悟了半辈子,才终于明白这残忍的真相,但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不管你信不信,现在这个社会,就是在用一个人的收入情况,来评价这个人的全部。
无论是亲情聚会还是朋友聚餐,被问得最多的就是你收入是多少?
收入多的侃侃而谈,收入少的悄悄闭嘴。
有钱的人,即便是人品再渣,也有人愿意投怀送抱。
没钱的老实人永远没人青睐,即便是道德再高,也没人愿意以身相许。
为了能够挣到更多的钱,多少人不择手段,但是只要成功了,最后还是会趾高气扬、高人一等。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上,先不要把自己搞得太高尚,能放下面子就放下面子去搞钱吧,人一穷了浑身都不自在,别人看你的眼神儿都另类。
能赚到大钱的人,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道德感比较低。
这就是现在的风气,你改变不了,你只能适应。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收入,并不是由我们的个人综合能力和价值决定的,而是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决定的。
总经理一个月收入5万,部门经理月收入两万,你是员工一个月只能拿5000。
其实,你不一定比他们差多少,换你干的不一定就差,但是你们真正的区别就在于你们的位置不一样罢了。
活了这么久,你还悟出哪些道理?
第一,这个社会不想让、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钱
假设每个人都有100万存银行一年,光利息都有三万多,算下月收入将近三千,利息已经够低欲望生活了,这样的话,那就没人努力工作了,社会也就不发展了。
再假如,100个人拿着100万存银行,银行是亏本的,因为银行是靠利息赚钱。
但是如果有一个人存银行一个亿,银行可以把这一个亿贷给富人去盖房,去建厂,然后让富人去找更多的穷人为他打工,银行也可以把钱贷给穷人,让穷人买富人盖的房子,一辈子为银行打工。
所以,这个社会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钱。
第二,能不能赚到钱,跟一个人是不是努力关系不大,甚至和他的自身能力都不成正比。
那些没有学历、没有能力、不努力的人也能赚到钱,而且数量根本不在少数。
不信你就看看你周围,只要不是上班族,只要是自己做生意的,有多少是没有学历还赚得盘满钵满的?
你不用觉得不服气,因为你从来都没有真正去学习过关于赚钱的知识。
如果你家里没有经商的人,没有贵人相助,那就没有人会教你怎么去开公司,教你怎么去雇佣员工,教你怎么把握商机。
我们的教育从来就没有想让你当过老板,我们的教育从家长开始就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学习的目的是考上大学,考上大学的目的是多挣钱,但是有20%的人就看开了,直接去做生意当老板挣钱得了。
等挣到钱以后,看似没有学历的老板又开始学习了,学习只是一个手段,因为他们在商学院学习是为了增加更多的人脉,为赚更多钱来服务。
是不是很扎心!认命吧!还是好好学习吧!
第三、持久的竞争力就是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就是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当你面对工作、生活等领域的诸多困难、失败及挑战时,是否能永远保持开放学习心态,持续探索优化干好工作的方式方法,吸取一切经验教训为我用,不断尝试扩大自我能力的边界,锐意精进、不断前行呢?
一、接受变化、保持弹性,建立自己的“软区域”
二、放下自尊,以退为进;精深练习、锐意进取
三、释放压力、激发状态
四、化解情绪,自在从容
五、万物合一、活出本真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过,“要接受你自己,鼓起勇气面对自己……”这个世界我们最熟悉而又陌生的人是自己,自我是我们生存于世的轴心和基点。
随时接纳真实自我、接纳外在环境和他人;持续改善自我,使我们生存的每分每秒,使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成为本真自我的一种善意表达,善待生命中经历的一切人与事,不断学习成长、发展进步、融入环境、做出贡献。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当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通过学习成长、价值贡献真正做到“了解自己、成为自己、实现自我、追求无我”时,我们就会无限接近万物合一、活出本真境界,这也就是学习之道的本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