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不知身是客,直把他乡作故乡”,小时候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长大了越来越回味小时候的乡村,很多人讲落叶归根,估计就是这方面的原因。
我生活在西北的一个偏僻小乡村,遍地都是山地,盖房子都没有一块平地,村里人大多都是依山而建,院落主要以平房和窑洞组合而成,早期的房子都是以土坯为主,房顶木质结构,那时候盖一座房子也不容易,从开始挖地基、做土坯、烧砖、烧瓦、伐木、做房梁、做门窗等,那时候盖房子的前期准备大概需要一年时间,等准备的差不多了才叫匠人盖房,以前的匠人也很厉害,既时设计者又是建造者,主家对匠人也比较尊敬,帮忙的小工全是村里人及亲戚朋友,那时候都是免费帮忙,谁家盖房都是一件热闹的大事,当然也不是每家人都有实力盖房,日子过的好家庭改善居住环境盖房,儿子长大了结婚盖房,或者弟兄们成家后分家盖房,大概就这么几种情况,我爸以前就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匠人,村里有二分之一的房子都是他盖的,我们村的小学也是他盖的,我那时候也喜欢跟着我爸去盖房子的主家蹭饭,因为盖房子时主家吃的基本都还可以。
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搬迁,家家盖起了新房子,以前的坡地也平整了,村里的水泥路也通了,大概2008年以后吧,我们村的机械化种地也逐步替代了牛耕,以前每家都有两三头牛,现在也只剩下仅有的几户有牛了,由于国家号召搞基础设施建设,各个地方的工地也很多,这给了村里很多人打工的地方,在最开始的三四年,农村人打工挣钱,也不耽误种地,贫穷的日子稍微有了一点起色。但好景不长,粮食价格一直很稳定,农资、犁地、化肥、种子、农药等价格一路飙升,自己的劳动力不算成本,种地已经开始赔钱了,无奈大家只能被迫打工,2014开始,城镇化推进的速度越来越快,乡村再也沒有留住人的沃土了,好多新生代都普遍接受了高等教育,毕业后也不愿回贫穷的乡村了,短短几年时间,家家户户盖的新房子绝大多数已经上锁,只有一部分离不开的老人或家里地比较多的人在村里继续生活,每次回到村里,回到自己的家,由于长时间沒有人居住,屋内已经潮湿不堪,墙皮也开始脱落,挂在外面的旧衣服也褪去了颜色,门前栽的小树已经亭亭如盖。
新农村给了农村短暂的春天,但是很快就进入了冬天,而这慢长的冬天不知何时才能过去。现在有时候做梦总是梦见自己小时候自己的房子,那是父母一砖一瓦自己盖起来的,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哪里,同时那里也承载着我们全家的苦乐酸甜,那时候一家人在一起,沒有离别之苦,那时候羡慕其他表哥、表姐去外面的大城市闯荡,那时候虽然沒有钱,但是儿女都能对父母尽孝,一家人其乐融融也不错。
现在的我们都离开家乡去外面的世界闯荡,父母的积蓄被我们全部掏空,我们却沒有能力父母一起生活,看着迷失的乡村,痛思迷失的我们,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远离故土,也许这就是时代的眼泪,我们无力挣扎,只能随风飘扬,写到,最后,又不仅让我想起以前的乡村,那时候家家都有做饭的炊烟,那时候家家都有干不完的活,那时候家家只有简单的饭或菜,那时候全家只有一台只有只能收一个频道的电视,那时候每家只有微薄的收入,但是家家都是大团圆,家家沒有过多的烦恼,那时候家里一个人上班养活全家,现在全家上班养一个孩子都难。
想了很久,但是提笔终究写不出心里的落寞,人生不过几十年,就这么折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