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烽火长歌
01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面对这个世界中残酷的竞争后,不得不认清事实,跟自己说:好吧,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不需要飞黄腾达,不需要在这个世界里呼风唤雨,只需要比普通人日子过得好那么一点点就可以了。
可是,仅仅怀着这个微不足道的目标,却发现很多年过去了,自己非但没有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甚至还跌倒了平均水平之下。
为什么?
因为在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中,存在了两个很明显的陷阱,可是一般人不容易觉察出来。
等到他体味到其中三味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已经晚了,他的时间与精力还有很长时间累积而形成的现状,都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一般,让他泥足深陷,不可自拔。
倘若没有外力的帮助,或者非凡的勇气,只会越陷越深。
02
第一个陷阱:
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太低,人往往有一个毛病:想得太美。
这句话看起来是一句调侃的话,但是却很扎心地戳中了大多数人的心理状况。
在管理预期的时候,都有这么一个毛病,想得太美。
在这个毛病背后的问题便是,做得永远没有想得美,导致的直接后果很明显,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很难以超越预期的。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明白我要表达什么意思了。
你的目标设置在了60分,那么在真实的生活中,你最后取得的成绩往往是低于60分的。
这不是开玩笑,你回想你从出生到现在的人生,即便你100%按照60分的成绩做功课,可是世界上哪有那么精准的预测,更何况你是在预测未来,这个难度还是不要轻易挑战的好。
打个比方说,你上学的时候,只想考试通过60分,于是你便按照卷面上的60分答题,放弃其他40分。
嘿嘿,你敢不敢,有没有这个自信?如果说有,那么,你的真实实力不是60分,而是100分。
因为,只有当你全面掌握所有知识,你才有可能在答题的时候,只答60分,而最后的成绩也是60分。(作为一个100分选手,甘愿堕落到60分,任何第三者都可以看得出他将来一段时间显而易见的飞速退步。)
否则,你如何掌控意外,如何把握你个人掌握的知识点之外的题目不会出现?
当然了,真实的生活中不会如这个例子这般简单直接,我们要做的是预测自己的未来啊,难度有多大?
所以,将预期提高百分之三十都是起码的要求了。
预期提高百分之三十,你的行动力能够相应提高百分之十五就挺不错的了。
你想想,上考场的时候,哪怕这个学生成绩再差,只要他不放弃自己,他是不是按照100分的满分来进行答题的?
即便如此,最后站在巅峰的人,仍旧少之又少。
这第一个陷阱就是:目标陷阱。
03
第二个陷阱:及格线在哪里?
这是一个比上一个陷阱更大的陷阱。
上学的时候我们长久以来,都被60分为及格线这个思想引导。好吧,这还算好的,有些人离开校园之后,甚至莫名其妙的将这个标准降低到了50分。
当然,过日子没有打分一说,所以在他们心中,默默地认为,只要我比百分之五十的人过得好,那就算不错。
有一句很迷惑人的话叫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句话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好多人就在这句类似于病人的呓语中得到了自我满足。
好吧,我们这里需要重新定义一下及格线,到底什么样才能算作:比一般人过得好。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二八法则,对吧。
就是这里了,我们的及格线起码要划在80分这个挡位。
这个世界上的人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悲剧思维,那便是,知道了一些真理性的原则之后,只把它当作笑话来看。
二八法则这四个字,从严肃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部长篇的恐怖故事啊。
这个世界有多少人生活在一般水平以及之下?
80%这么说,还算少的。
换作人口数量也许更直观:现在地球上大约60亿人,有48亿人过着一般及其以下的生活。
等等,这么说还有12亿人过着人上人的生活?这个数字怎么跟我们的感官差异这么巨大呢?
你有见到那么多的富翁么?有12亿那么多么?
对了,没有。所以,很可能二八法则还不足以描述当今社会的竞争之激烈。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知道则损不足而补有余。
这就是西方学者提炼出来的马太效应:让穷者更穷,让富者更富。
回到开篇:我只想比一般人过得好一点就可以了。
实现这句话的难度系数比你想象中的要大。
你要打败48亿人,好吧,你有幸生在一个好的国度-比如中国,生来就比那些非洲哥哥高出一大截。
那么你仍然需要打败10亿多人,才能实现你的那个目标啊。
生活就是这样残酷,你的及格线要起码高于这个残酷的社会的起跑线,你才有可能实现突破。
04
以上两个陷阱之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陷阱:负面的复利效应累计-高利贷。
倘若你在很长时间都没有发觉之前提到的两个陷阱,在未来的某一日突然领会到了。
那么,你将要花掉比以前那些懵懂日子中多N倍的努力,才可以从现状中脱离。
至于这个系数N等于多少,那取决于你之前有多少时间困于那两个陷阱。
在你觉醒之前,所有的人生积累都只能用负数来作为加乘的系数。
在那个时候,时间是你的敌人。
觉醒之后,时间才有可能成为你的朋友。
你需要作的便是,从现在开始,在前半辈子与未来之间画一条线,从此不要掉回落这条线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