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或迷茫或困惑或煎熬的体验,通常是在复利爆发的节点之前,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好像没有一点进展,从而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这确实是一个苦熬的阶段,有的全凭血气坚持,有的靠梦想激励,也有了解其间道理而不慌不忙的,更多的却是持续不了多久就放弃的,在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中徒呼奈何。
不要说意志薄弱之类,世俗总是习惯把“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之类贬为不足成事的缺点,其实这只不过是人类进化到现在的基因使然,我们习惯马上得到反馈,最好能有清晰的进度,假设有这么一种技术,在学习某项技能的时候可以明确标定需要多少天、每天的进展如何,如此一来我坚信几乎所有人都会持续下来,即时反馈,这就是人性。
我们其实并不怕辛苦,怕的是付出没有回报。
大约是13年决定回国后,自然会有不少朋友并不理解这个决定,交流过程中讨论到“人最不能缺的是什么?“金钱、名利、感情、爱、自我价值、信仰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讨论到最后,我给出的答案是:”希望“。给出的证据是历史上很多极度悲惨的时期,在没有任何上述名利、感情、爱、信仰等看着很重要因素的情况下,支撑人们活下去的就是希望,对生存的希望,可以说这个繁华的世界正是所有人的希望凝结而成的。
选择回国是因为有更大的可能性,每一个可能性都代表着一种希望,就是基于自己做出的决定并通过和朋友交流明晰了最深层的原因,才更加明悟《肖申克的救赎》中Andy:"Hope is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thing”,我认为希望不仅仅是好东西,也不是最好的东西,而是唯一决定人生意义的东西。
仔细想一想就会得出结论:我们放弃做某件事情,往往并不是太困难,恰恰就是看不到希望。所以与之对应的,如果想要持续某件事,与其跟意志、挫折咬牙切齿的作斗争,不如想办法给自己希望,现在最风行的“GTD”方法最大意义就在这里,时间记录也是让自己的进度一目了然,凡是有效的成长方法,说到底都是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希望;再深想一层,宗教的存在以及最大价值不就是给人希望吗?而且前世今生的希望都有法可依、有径满足。
1919年,胡适先生在《新思潮的意义》中曾提出:
”文明不是拢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晚上拢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
随后的1920年,又在《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中这样写道:
“社会是种种势力造成的,改造社会须要改造社会的种种势力。这种改造一定是零碎
的改造,——一点一滴的改造,一尺一步的改造。无论你的志愿如何宏大,理想如何
彻底,计划如何伟大,你总不能笼统的改造,你总不能不做这种“得寸进寸,得尺
进尺”的工夫。”
我个人是极度推崇这种日拱一卒的态度,想的再大,志向再高远,也得落在实处,而点滴做起才是高远志向的根基,只要把每一小步都走的无比踏实,才能更加长远,而坚实的哪怕一小步,也是人生希望的一大步,所以为什么不放弃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从可以做到的小事情开始呢?
1930年10月23日,胡适先生为”中国科学社“写歌,其中最值得铭记的歌词就是:”我们唱天行有常,我们唱致知穷理,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且行且希望,寸进寸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