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感悟,还是来自于刚刚结束的生日旅行。怎样清楚的解释题目的来龙去脉似乎有些难度。或许可以用两个家庭对孩子的不同态度加上自己的一点点臆想来说明。
这次是和老公的姐姐一起出行,她带着一个孩子。她家的孩子是二胎,从小比较长时间和外公外婆在一起,老人难免娇惯,放在自己爷爷奶奶家,可想而知应当也是宠的,而且姐姐虽然路上总是各种提醒他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但也仅止于此,孩子该怎样还是怎样。一言已概之,比较讨人嫌。
而娇宠的具体表现,就在于对待买玩具的态度上。他家孩子看中了什么,是必定要买的,如果不买就哼哼唧唧的作一路。比如去海洋公园,我和老公急匆匆地带着孩子各种赶场子去看动物表演,但他看到捞鱼池就走不动了,非要进去捞鱼,最后姐姐拗不过,让他捞了一盒子鱼又给他买了一盒水母,结果是还没到家,鱼全死光了,水母也挂了一只。
在千岛湖景区又非要买剑,虽然才三十几,但前提是他家已经有很多剑了,最后姐姐还是买了。让我觉得更离谱的是,等我们到了服务区,我去逛了一家卖龙泉窑的店,店里又有剑卖,这里的做工比较好,一把88起,小家伙看到又要买,我本以为姐姐会坚定的拒绝,但最后还是给他买了。
一开始只觉得姐姐这样也太宠孩子了,后来想起自家妹妹的话:正是因为小时候想要什么父母都不给买,所以自己有了孩子,他想要什么,只要自己负担得起,都会给他买。
而我对买东西这件事的态度比较坚决,且平心而论我家孩子在这点上还好,不怎么耍赖撒泼。由此自省,或许这也和小时候自己的物质要求,基本能被满足有关。比起物质,我觉得家人间和谐亲密的相处更重要。所以,我宁可选择和老公一起带他出来生日旅行,而不是简单的买一个蛋糕,送一份礼物完事。
由此再延伸,在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能让孩子快乐的东西,未必真的让他开心,只是在满足小时候那个没能被满足的自己而已。就好像从小没被物质满足的人,总觉得给孩子买更多东西,他一定会更开心快乐;而从小缺少陪伴的孩子,会执着于给孩子更多的陪护一样。
由此再延伸,人与人的沟通相处,时时刻刻都需要觉察自省,否则你掏心掏肺给出的未必就是别人需要的。就好像,虽然我觉得旅行给了孩子最多的陪伴,但或许以后他会觉得和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更好。到了那个时候,作为父母,就算再喜欢也要抽身,给孩子想要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