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雪吻梅花,三九来袭,年新又是,小寒节时。云抒冷气,扰侵行客,雾隐清光,锐减丽姿。屈指深庭,堪应事理,昂头小路,任风吹急。忽来双鸟,唱鸣高线,堤上竹林,风催咏诗。
鹧鸪天·甲辰岁小寒抒怀
一元始解小寒来,朔风二九雪霜开。梅花三弄春初报,四调飞声锦瑟俳。
五弦起,匠心裁,琼姿六瓣玉之胎。吟春七曲添香墨,骀宕瑶池意韵赅。
小寒三候———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在传统上,中国古人将每个节气分为三候,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来反映节气的气候变化和物候特征。小寒的三候分别是:
1、雁北乡:小寒之日雁北乡,这里的“雁”指的是大雁,“北乡”意味着大雁开始因为感受到阳气的流动而向北飞,以避严寒。
2、鹊始巢:又五日鹊始巢,这里的“鹊”是指喜鹊,开始筑巢准备繁殖。
3、雁始雊(gòu):再五日雁始雊,雊是鸣叫的意思,指的是雉鸠(野鸡)因为感受到阳气的生长而开始鸣叫。
小寒三候反映了自然界生物随着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智慧。
小寒韵律,岁月静好的诗意篇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寒节气不仅是一个自然节令的标志,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
一、雁北乡,家国情怀的象征
小寒之日,雁北乡。古时的文人墨客常以大雁北飞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有人考据,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便是对大雁北飞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家国的思念。而大雁北飞的典故,也让人想起了苏武北海牧羊的故事,他坚守节操,最终得以归国,成为了忠诚的象征。
二、鹊始巢,温情岁月的见证
小寒时节,喜鹊开始筑巢。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喜鹊被视为传递喜讯的使者。七夕节时,喜鹊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而在《诗经》中,也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向往。小寒节气,喜鹊筑巢,不仅是对温情岁月的见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三、雁始雊,生机勃发的序曲
小寒过后,雁始雊。在《史记》中,记载了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伯牙善于弹琴,子期善于听音,两人以音乐相交,成为了知音。当子期去世后,伯牙毁琴绝弦,因为再无知音能如子期般理解他的音乐。而小寒时节的雁鸣,仿佛是自然界中的琴音,唤醒了大地,预示着生机勃发的到来。
小寒节气,还与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紧密相连。如宋代诗人陆游在小寒时节写下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名句,鼓励人们亲身实践,不断探索。而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则在《聊斋志异》中,以小寒节气为背景,描绘了许多寓意深刻的故事。
小寒节气,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卷,让我们在寒冷的冬日里,品味历史的深度,感受文化的温度。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传承,让我们在每一个小寒时节,都能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前行的力量。
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