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白色至纯惹人喜爱,那黑也是自然有意创造出的神秘,留人遐思。
比如我们所见的自然光,它是白色的,再细分,便是由红橙黄三色构成。很多时候,白色光都会受它附近的物体影响。而黑可以吞噬或是容纳一切光,伸手不见五指的世界让人在在浩渺的宇宙中寻得宁静,也带来了恐惧与未知。我们是在未知与恐惧的驱使下创造了新事物。黑夜萌生了鬼神、电灯等等。
人们常说,光是万物生长之源。我们又常常忽略了光也要透过地球与太阳之间的黑暗才能抵达地球表层,从而让万物感到温暖与新生。或是如飞蛾在黑暗中痛苦地生长才得以破茧成蝶;或是如蝉在地上的洞穴中生长到一定时间才在附近的树干上褪去蝉壳。而我们常常说的是它们所经历的黑暗是生长期。固然,我们期待光的出现,可我们是否忽略了黑暗(物理因素产生的)为什么在宇宙中长存呢?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黑暗才知晓光的价值与万物的生命力,才达到道家所说的------自然的平衡。人类世界与宇宙对光的定义在这一点也许是相恰的。宇宙中浩渺的黑暗是寻找发光星球体的弥足珍贵之处。而人类世界中的万物生长需要阳光,同时光也会给予人们足够的安全感。
光是万物生长的能量源,黑暗是万物生长的始终。可我们推崇黑暗吗?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答案也许是否。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在黑暗中毫无目的性的往前走的经验,才会无惧黑暗带来的潜在风险,才会有所期待。设想一下,没有灯光,四周的确是旷野,你孤身一人,长达十几年地在黑暗中走着,你期待看到灯光,又不带有这样的期待走着。你在黑暗的无力挣扎就像是陷入沼泽地,越挣扎越陷越深,可不挣扎,便是沉湎于现在。在某一刻,也希望光能落在自己身上,好比沼泽上出现枯树干,哪怕是一秒钟,足以让在此刻深陷沼泽的人获得新生,即便是一秒钟。
我们常常以为是光照亮了黑暗,而不是黑暗容纳了光的存在,使得我们以光见万物。在宇宙中探索,我们最直接的感受还是黑,远处的光是穿越了几光年甚至几十光年的时空距离汇入人们的眼眸。无论在哪,黑暗是不用褪去的色彩,黑是一种低调的神秘。它更像是与生俱来的,而白色或其他色彩只有在其他载体之上才能产生,比如能自发产生光的星球或打火机。我们都习惯将光与黑暗对立,可一隅光亮与黑暗是共存的。有时,一隅的光亮比阳光洒满大地这般重获新生的影响更加奏效,当然,也不会一直有效。习惯黑暗的人,怎会不说是光打扰了他们得生活?可这真的不是他某一刻生命中所想要的吗?习惯光的人是否有这般烦恼?
终其一生寻光来慰藉生命,却又不困于黑暗中囧囧,也许,背后的那道光从未像蜡烛一样,轻轻一吹,便掩埋了黑暗。那道光是以他们的生命等待黑暗中的你再次去发现,重新回到他们生活的轨道,不是救赎,而是本属于他们的生活。此时,即便是光,是黑暗,也各有归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