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做饭时,看到酱油就剩一点了,不够下次做饭用。转身看到正坐在沙发上发呆的儿子,我就让他去买瓶酱油,我的话音刚落,儿子就用表情跟眼神来表达对我的不满情绪。
我知道他现在不想去,那为什么不给我一个答复呢?我就当没看见他的样子。转过身继续做饭,又对他说了一声“儿子,买瓶酱油去吧?”
然后他用恨恨的不耐烦的声音对我说:“我现在不想去!”
他有说“不”的权利,我理解的说:“不想去就不去,反正也不急着用,一会儿我自己去买吧。 ”
儿子又在沙发上坐了一会儿,然后又气呼呼的躺到床上去了。
其实,当我第一次说出让儿子去买酱油的话时,我就意识到了我的做事方式有问题:我看到酱油没了,就立刻吩咐孩子去买。1差遣别人,没钱没权没威严,所以经常坐冷板凳就很正常了,还容易激起别人的反感。如果是我正坐着发呆,别人的一句话我就得跑腿,我也不乐意。2没有酱油了,赶紧去趟超市,一会再发现没盐了,再去趟超市,浪费时间 耽误功夫,无效的瞎忙。
正确做法:发现酱油不多了写下来,洗衣粉快用完了记下来,去超市时一块买回来,即不耽误使用,又不用一趟趟的来回跑。
这样的场景对我来说太熟悉不过了,如果是以前,他说不想去我会对他一串的唠叨,比如,我让你去买个酱油都不去,我做的饭你还吃吗?我让你帮个忙都不肯,以后你也别用我了……然后“逼”他去做,或是两个人都开始生气,事情也做不了。
只是今天我理解他,允许他可以不去。1允许他说不,他有拒绝的权利,很正常。2我以前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拒绝,导致孩子生气,然后再以不做任何事情的方式和我对抗。
正确的做法:我尽量不指挥或少指挥他做事,引导他坦然说出“不”和理由。我要孩子帮忙,他有权拒绝,我们都不应该生气,至少生气的不该是孩子。
我的一句话,让孩子浪费了一个美好的早晨,太得不偿失了。以后做事说话之前,先思考五秒钟,再做或说。
在日常生活中察觉自己的不足,努力找到解决办法并改正,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