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的“三八”节,除了铺天盖地的女神节祝福和段子,剩下的就是商家名为关爱女性的促销活动了。近年来中国的商家、媒体、网友都习惯把“三八”节宣传成宠爱节,似乎这是女性与生俱来的权利。也许每位女性都喜欢爱和需要被爱,但在渴望爱和被爱前,你最好能学会自爱和自强。
今天我一口气把高分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看完,对松子人生的惋惜一直贯穿我观影的整个过程,我想如果松子学会了自爱和自强,也许她的人生不至于太坎坷曲折。松子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感受不到父亲的爱,因为误会被学校辞退离家出走后,穷其一生都在渴望、追求爱和被爱。从穷困潦倒的作家、自卑而才华贫乏的有妇之夫、自私不忠的合伙人、穷酸但忠厚的理发师到最后的小混混学生,这些遇到的男人,松子都倾其所有,不顾一切地讨好他们,原谅他们,并且爱他们。这些男人中,有的真心爱着她,但也会对她拳脚相加,也会不负责任地打乱她的人生。面对男人的暴力、侮辱、伤害,松子更多时候选择放弃尊严,原谅他们。她始终把爱别人看得比爱自己重,到最后一个男人都抛弃她后,她终于不再爱上任何一个男人,不再信任任何一个人。她也更不爱自己,日复一日地过着邋遢、封闭、抑郁的生活。电影把她的爱比作“上帝的爱”,无私而伟大的爱。然而,讽刺的是,她最终死于与她无关却还想要关怀规劝的初中生的当头一棒。
我在电影评论中发现很多网友感慨松子的成长过程简直就是自己的写照,我们的上一辈大多数都不懂得如何关爱孩子,如何表达爱,更没有多少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意识。直到影片结束,我深深地感受到原生家庭因素直接影响着松子后来的世界观和爱情观。所以,她一直得不到父亲关注的目光,从懂事开始到23岁,都试图通过做鬼脸和顺从父亲的想法来讨好他,离家出走后也终其一生努力地讨好男人,嗜爱如命,将对每一个男人的爱视为生活的目标。然而,她的爱换回来的却总是伤害。
我小时候一度觉得妈妈重男轻女,她似乎更爱我弟弟,好吃的总给弟弟,我和弟弟打架了也只教训我。所以从我感受到这种感觉后,我开始有些记恨妈妈,逐渐疏远妈妈。直到现在,我也很清楚地知道我和她之间总有层隔膜,甚至和她长时间单独相处都会有种不便明说的尴尬。松子在父亲死后才通过他的日记发现父亲其实很想念和爱她。同样,在我23岁那年,我母亲和我说,她知道我一直认为她重男轻女,但是她发自内心地爱她每一个孩子,只是小时候她觉得弟弟年纪最小,弟弟也许需要更多的关爱。在我这个年纪,我已经不介意父母是否更偏爱其他的子女,因为现在的我有能力爱自己,有能力满足自己。面对和妈妈的关系,也许我始终都会有一种心理障碍,但是我在尝试让亲人参与我的人生,感受我生活的喜怒哀乐。
在国内,人们把“三八”节过成了宠爱节,但是谷歌每年在这天都利用涂鸦Logo宣扬女性的自强和独立。姑娘,也许你需要被宠爱,但在“三八”节对“宠爱”概念的大肆宣传下,你要保持理性。像松子那样盲目地渴望、追求爱和被爱,所以你才会总是遇到渣男。爱,本身没有错。从古至今,人类社会都在宣扬爱,这是亘古不变的主旋律。渴望、追求爱和被爱更没有错,但是用自虐式的爱去换取带给自己伤害的被爱,真的值得拥有吗?如果你的成长过程也感受到父母的对其他孩子女的偏爱,如果你也像松子那样缺乏爱,请你首先学会自爱和自强,不要让成长经历影响你对爱的价值判断,努力地让自己有能力爱自己,有能力满足自己。在爱和被爱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至于让自己每次都爱得伤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