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营第一周开始是写A便签,如何写好A便签呢?
我们先看要求:
1,要求:
A1:
1、鲜活,是否是自己或自己亲身经历见闻的成功或者失败经历
2、故事,叙事要素齐全,清晰体现起因和结果,避免泛泛而谈
3、对应,A1描述的事情是否和拆页知识点(或I的关键信息)对应,是否贴切
4、反思,结合I进行故事成功或失败原因的反思
A2:
1、目标,是否与原文知识点相关,是否有具体的时间和期待完成的结果
2、行动,是否能支撑目标,是否具体
3、关联,行动是否体现并应用了I中的how,是否体现了原文知识点的应用
4、可控,行动是否能做到,是否够量化和显性化。
2,解读:
A1:
1,故事的要素:时间,地点,任务,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作业就有教的。读过小学的,基本都会写,不用担心。
2,对应。 基于拆页的内容,去想曾经发生过类似的做得不好的事情(这样更有感觉,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可以学习,增强下,做得更好),而不是想其它不相关的事情。比如 李四问张三:吃饭了没? 李四回答说:我家有五头猪。就不要犯这种错了。
3,反思: 反思自己以前为什么做得不好,原因是什么?
总的来说A1还是比较简单的,不过你有想过为什么要写A1呢?
我觉得看到好的内容,刚好戳到了心中的痛点,想学习的欲望会更强吧。比如我是个直男,事情出问题了,习惯性去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先考虑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在爱情课里面,会讲男女的差异和不同。在跟女生相处的时候,就要转变思维,不然经常被吐槽的。
A2:
1、目标: 基于拆页的内容去写,同时符合SMART原则
什么是SMART原则呢?
-明确具体【Specific】
-可衡量性【Measurable】
-可实现性【Attainable】
-相关性【Relevant】
-时限性【Time Bound】
1、明确具体(Specific)
目标必须是一个明确具体的信息。很多时候,设定的目标没有实现,可能不是因为执行目标的力度不够,而是因为目标设定的太含糊,不够明确具体。
比如: “我要减肥”和 “我要减肥 一个月体重减轻3KG”,你觉得哪个更明确呢?
2,可衡量性(Measurable)
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对目标进行质化和量化,才能让目标明晰起来。就是写得更加详细和具体。
比如你喜欢运动, “每周抽时间做运动”和 “每周运动三次,周一,周三周六晚,8点到9点之间,每次一小时”,你觉得哪个可以更好的衡量呢?
3,可实现性(Attainable)
目标的制定,不能天马行空,不切实际。要基于自己的能力和现实条件。比如你很喜欢跑步,想挑战马拉松,你设定“每天跑个半程马拉松” 和 “每天夜跑10公里”,哪个更合理呢? 专业运动员,前者是正常的,对于一般人后者都是一个挑战。毕竟社畜又有多少运动的时间呢?
4,相关性(Relevant)
分目标与总目标具有相关性,不偏离总目标的轨道,方向一致。比如你的目标是一个月减5斤,“坚持写日记” 和 “一个月不吃高热量油炸食物:比如奶茶,汉堡…”,这个两个哪个更符合相关性呢? 如果把“坚持写日记”改成“坚持记录体重和饮食的情况”就变成相关了。
5,时效性(Time Bound)
设定完成目标的时间要求,及时掌握目标的进展和变化情况,方便对目标进行及时的控制。 比如你觉得设定“要尽量多看书” 和“三个月看完5本书,输出5篇读书笔记”,哪个的时效性更好呢?
时间的限定是必不可少,也可以适当增加危机感,增强行动力。
目标也是A2部分的难点,也最值得好好练习,在后面拆书过级中都会用到。
2、行动、关联和可控 是联系在一起的,相互穿插
3,如何写好A便签:
A1
这边就按要求,看下解读方面去写就好
基本结构:
内容:符合故事的要素,内容鲜活并跟拆页内容挂钩
反思:跟拆页内容挂钩
A1的延伸—A1+ (训练营不做要求)
A1+是拆书家晋级中的一个技能点,训练营不做要求,但是可以了解下。
什么是A1+ 呢?-- 反思加工经验。 简单说:坐上时光机,回到当时的场景,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A2是面向未来的应用,A1+是面对过去的模拟应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应用。A1+的结构,跟A2的结构差不多。
A1+我生活中会用得比较多,从自己活观察到的问题中,我会思考: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怎么做?怎么样是合理的?要注意什么? 在大脑中模拟三五遍,类似的事情再发生的时候,会容易想起要注意什么? 应变的反应能力就会好很多。
A2:
基本结构:
背景:一般交代下情况
目标:直接“结论先行”
行动:跟拆页内容相挂钩;
目标:
直接“结论先行”,明确写出要达到的目标。很多人前面啰里啰嗦,最后才写出了目标。
用L先生举的例子:
小短腿接到老同学的电话,心里诧异,不懂对方想干什么? 是要向我借钱,还是。。。。
这是我们常见的习惯,先嘘寒问暖,东拉西扯,最后才说明目的。
如果老同学改成如下的方式:
小短腿就知道老同学的目的,知道重点是啥,心里也不会乱猜测了。
在写目标的时候,直接结论先行,不用预热! 后面可以再加一些想法啥的,都没多大问题。
行动:
行动这边要跟拆页相对应,并结构化表达。
第一种方式:直接跟I便签的how结构相对应:
1,aaa: xxxx
2,bbb: yyyy
3,ccc: zzzz
如果觉得这种方式在一些方面有些变扭,更喜欢连贯性的,可以xxxx(aaa),yyyy(bbb),zzz(ccc) 在后面备注的方式,这样也提醒自己是运用了哪些知识点。
步骤的顺序并不是一一固定的,可以调整,或是合并。写清楚,并标记好就行。
案例:
我当时参加第11期RIA训练营写的一个关于引领性目标的便签:
R、I便签的内容
目标:在接下去的两周中,通过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力量练习,让体脂率降低0.5%。
行动:
1,分析达成目标的阶段性成果或关键行动:
a,设定阶段性成果指标:为了达成目标,我将其拆分为了两周的目标。
b,设定重要的行为指标:每天晚上减少热量摄入;每隔两天,进行一个小时的力量练习。
2,量化形成指标:
a,量化阶段成果性指标:每周天晚上,测量自己的体脂率跟上一周是否有减少0.25%。
b,引领性指标:每天晚上把原来两碗的饭量减少为吃一碗;平时不吃零食;每周保证锻炼三次,每次练习完成100个俯卧撑第九式,举哑铃60下,举腿50次。
3,判断是否符合预见性和可控性:
可见性: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肌肉,体脂率正常会下降。
可控性:每周末测量自己的体脂率的值。按照细化的周计划去执行,完成每次设定的引领性目标。这是自己可以把握控制的。
奖惩:如果两周后完成目标,适当休息一天。反之,接下去两周,力量的练习的量加1/2倍。
看到奖惩想到《正面管教》里面谈到的,惩罚只会让孩子感觉更糟糕,让孩子心里感觉良好,这样才能更好去解决问题。很多人的方式是,孩子做错了,要治治他,还要让孩子感觉良好,不应该啊。而惩罚的初心是什么呢?
4,关于A2的一些思考
学习是为了应用。
应用有三种境界:
1,想用,但是不知道怎么用:学习了,觉得很好,想应用到生活中,但是不知道怎么用。
2,有意识应用:碰到了,会想起来用什么方法去应对,有意识去操练。
3,无意识应用:熟练了,自然而然去使用了,不会去想具体要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对策。
到第三种境界,基本就是化为己用了。
选择应用:
有很多步骤和方法,选择哪些来用的,选择可以解决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方法来用,这样更有针对性,也有更多练习的环境。多个步骤的,可以逐个练习,最后串联起来,然后不断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形成闭环
只是到A便签,要想化为己用,还远远不够。在戴明循环中,A2还只是到执行的部分,还需要后面两个内容:检查和调整。这两个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行动才完整的形成一个闭环。成甲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精进指南》中谈到他如何实践的: 写相应的反思日记,然后不断优化,迭代,直到真正的内化,掌握。书中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看那书。
内化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需要一直努力去做。
上一篇: RIA训练营顺利通关的策略
下一篇: RIA训练营攻略二:如何写好I便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