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改变真正发生的便签读书法

      前段时间,我们的用户说:“听了李松蔚老师的《如何把握自由与管教的度?》课程,感觉说的非常有道理,这样才是良好的互动方式,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在自己和孩子的互动上?特别是课程的案例和自己发生过的情况一样样的,比如早餐,孩子不想和粥,觉得太烫,我总是用严肃的语气让他喝,最后都是不愉快的收场。”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还在为读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一生苦恼?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便签读书法,让学到的知识真正学以致用。

      最近刚看了一本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就是讲便签法的,通过反求诸己,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及相关经验的反思A1和行走的A2这些便签小工具,让独立思考真正发生。并通过拆书七步曲,让行动真正落实。书中这样写:

“随处可见的辅助工具

使用便签法所需要的工具有以下几种:

1. 3种不同颜色的可以反复粘贴的便签纸,掌心大小为佳。

3种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用来做3类笔记(I、A1、A2):第1类拆解(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第2类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3类拆解(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2. 一组多色指示标签。

3. 一支笔。

“拆书”七步曲

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这是拆书法的适用边界。确定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解决具体的问题,并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用上。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遇到书中的理论、建议、观点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时,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对我有多重要?如果这些只是在原书的知识体系中很重要,而对我现在并不重要,那就省下一张便签。如果对我重要或有用,则放慢阅读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第三步,在I便签上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相关信息,也可以是总结自己得到的启发、有价值的提醒。写好后贴在相应的书页。

第四步,针对书中的某个信息,问问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历,是否听说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写在一张A1便签上,贴到I便签旁边。

第五步,规划今后如何应用。尽量先考虑应用的目标,再写下达到目标应实施的行动。写在一张A2便签上,也贴在书页上。

第六步,在贴了便签的书页旁,贴一张指示标签。提醒自己这一页有自己的学习资料。

第七步,看完一本书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冰箱或墙上,提醒自己落实行动。”

      这样就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便签法为上面妈妈的苦恼解惑,I便签是孩子案例那节课程说的共情式沟通三步,反思、描述、承认感受,让理解真正发生。A1就是妈妈的苦恼小案例加反思,最重要的是咱们学了课程,结合便签法怎么制定自己的A2,以方便后续的新沟通方式发生。

      这样妈妈的具体目标就是,以后遇上类似的情景,就用共情式沟通三步和孩子说话,妈妈做到自己先停一下,不要马上回话,而是觉察自己的情绪,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描述当下情景,承认孩子的感受,最后让孩子自己先出主意,看粥怎么就不烫了。我们家长要对孩子多多耐心,好的解决方案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的,不是使用权威。这样一张完整的A2便签就可以贴在厨房、餐桌等下次类似场景出现的地方,以便及时提醒妈妈自己,让改变的行动发生。

      这样一个完整的便签过程就完成了,认知的变化改变不了什么,行动的改变才是发生改变的开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