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雨綫 时间/ 2017年4月14日
忙碌之余,得一契机,作别琐屑日常,携一惬意之心,于白云深处,采撷造物点滴,于深山老林,寻觅茶山人家,且走且行,且赏且感,且品且叹!
作为先行者,等候间隙,便寻觅山间风景。此时,正值午间,阳光正好、蓝天无垠、白云缥缈,于泥土芬芳的道路旁,于蓊蓊郁郁地斑竹林丫杈上,寻得鸟窝一枚,顶端覆一屋顶,所留大门仅容得下不知名的鸟儿的躯体,感叹布局之精巧,佩服造化之神奇。来过,留痕,凌校喜欢静默无声、保持绅士风度,师父喜欢用雀跃的欢笑和飞跃的姿态,涛哥喜欢适当指点迷津、答疑解惑,培培喜欢东奔西走、左瞧右看,我一如既往地喜欢留下影子和鞋子。
顺着鸟窝旁蜿蜒不绝的林荫小道,体验采茶姑娘之趣,培培和我,学着师父的样子,于两芽处摘下,娇嫩的浅绿,诱人极了,置于手掌心,置于阳光之下,让它俩享受阳光沐浴和捧于手心之感。于此,历经生命中第一次采茶经历,分享给朋友,欣悦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培培,摘下,顺手放进嘴巴,嚼了嚼,体验体验一番,酸涩之感浸满面部,被三位经验丰富者善意调侃,顺道得来不少采茶、制茶经历类知识。
迎来大部队,一行人,随心而行,随性而至,笑容满面、粲然可掬,浩浩荡荡,嬉笑声、感叹声、解说声,声声入林入耳又入心,混着林间松树枯叶声,林间小道上、密林苍翠之中,欢声笑语不断,颇有丛林探险之意味!
寻寻觅觅,走进茶山人家,半山腰处,黄泥土瓦房,青林翠竹绿茶点缀其中,举目所及,重岩叠嶂,青山无端,天际无垠,山外有山、山外有天,道不尽话不完,岂一个开阔了得!近处,茶树芬芳,茶叶馨香,山之清新,景之脱俗,泉之甘醇,醉了心,迷了情……
茶山人家,历经岁月长河,饱受世事沧桑,于历史长河中积淀、沉积下来的定是精品。略显昏黑的屋子里,陈设物皆为各类制茶器具……
在茶山老板的一一解说和指导下,众人纷纷进行了实战演练,倒腾炒茶铁锅的,拍满地茶叶的,研究“茶磨子”的,互相摆谈交流的,手握扫帚的……器物们点燃了众人的好奇心和动手劲儿,场面热闹至极!这定是个放松身心的绝佳之地!
王姐便与茶山人家有约定,每年都从成都前来,修身养性,帮住她口中的老朋友“孙铁人”一家。她说,此处怡人的自然、生活环境,帮她减少了癌细胞比例,言语之中、表情之中,似乎,身心皆满足,一切皆自然!
茶山人家待客之道,请我们喝茶。泡茶时,打来清泉水,摆好茶杯,放好茶叶、添够温度适宜的清泉水。端起茶杯,一看,二闻,三品,只不过,我们是豪饮派……
外行人的我看热闹,特意把刚采下的茶叶和制好的茶叶,进行了比对,色泽相近,个头全然不同,一个健硕滋润,一个纤细干爽。从前者到后者,工序繁复不说,耐心十足不说,手艺精湛肯定是最主要的!
老板的手,几十年如一日,或许,不仅镌刻着岁月之痕迹,也见证了他三起三落的一生,见证了他丢不掉的茶山情结,融入了他的辛酸事、血泪史和情怀史!这样的一双手,是值得我们致敬和细细琢磨的手!
采茶姑娘们,置身于茶行子中间,翻捡着,采撷着,远看,骄阳笼罩下、莽莽天地间,万绿丛中一点红、金黄从中一抹白,连缀一片,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近看,动作娴熟,竹篮子里铺盖着成果,打招呼时,言辞热情又亲切,更是一道靓丽风景线!
最后,不会告诉你,我们爬到山顶处,踮着脚尖,透过丛林,带着欣喜,遥望过长江……
最后的最后,不会告诉你,豪放派的我们,爬过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