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湖七月半

印象中写七月半最有名的文章,当属张岱的《西湖七月半》,文中抑俗颂雅的主旨,亦为文人墨客之谈资。无论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附庸风雅还是雅欲共赏,真正有文化的风雅时光,其实绝不仅仅在弥漫着文化气息的读书人的圈里体现,风雅所润泽的,定然要存在于芸芸平头百姓中和日用伦常里,这样的风雅才更为生动。缺少风雅时光的时代,是一个鄙俗粗劣的时代,也是文化和情趣消退的时代。
《儒林外史》中有段文字写得甚得我心,右录如下:

“杜慎卿几人游金陵雨花台,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的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儿也不差!”

所谓风雅,人间烟火气耳……
某个七月半,我与几位朋友一起在小南湖蒋庄长廊水榭赏月,一边欣赏蔡琴演唱的《再别康桥》《月满西楼》,凤飞飞演唱的《月光小夜曲》,昆曲《牡丹亭》惊梦(张继青)评弹《莺莺拜月》(盛小云),还有刘大白的配乐诗《秋夜湖心独坐》。最后又欣赏了邓丽君演唱的宋词歌曲。
刘大白的《秋夜湖心独坐 》,甚得众友心。我揣摩前贤的心意,不禁低声吟咏:

  被秋光唤起,
  孤舟独出,
  向湖心亭上凭栏坐。
  到三更,无数游船散了,
  剩天心一月,
  湖心一我。
  此时此际,
  密密相思,
  此意更无人窥破;──
  除是疏星几点,
  残灯几闪,
  流萤几颗。
  蓦地一声萧,
  挟露冲烟,
  当头飞堕。
  打动心湖,
  从湖心里,
  陡起一丝风,一翦波。
  彷佛耳边低叫,道「深深心事,
  要瞒人也瞒不过。
  不信呵,
  看明明如月,
  照见你心中有她一个。

群处时有佳友得,可喜。独处时有良饮品,亦可喜。数年前戏做《左手咖啡,右手茶》一文,中有只语写道:

“到得平湖秋月,COSTA正在打烊,窗外默看良久。风抚柔柳,云戏圆月,然夜幕愈酽,湖水如墨,氤氲四漫。“酒阑人散,皓月当空。湖水如镜,花影满堤。我送客出门,舍不得这湖上的春月,也向湖畔散步去了。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我就去坐了,”丰子恺的《湖畔夜饮》,正当得眼前景。附庸风雅也罢,我也去坐了柳荫下一条石凳。车上的小野丽莎,细细的哼着《何日君再来》,词佳曲美,把蓝调爵士的韵味演绎得淋漓尽致,慵懒入骨,温软入怀,醉了。”

春夏清茶,秋冬清咖。立秋已过,初秋已来。小伙伴们,且喝咖去。品评一樽良饮,神游十万方境,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正向我款款而来。
人间至美,不过是“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今日中元,聊修旧文,是为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