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完高更的作品之后,我迫不及待想要了解的就是梵高。因为梵高1888年在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居住时,盛邀高更来他的黄色小屋一起进行绘画创作。
高更在阿尔勒居住期间,创作了《梵高绘向日葵中》。画中的梵高与本人有所差异,因为那是高更心目中的梵高形象。画中,梵高手握画笔,神情极为专注,画架旁的一束向日葵花心怒放,枝叶低沉。
两位极富个性的画家仅仅和平相处两个月就因事起了争执,高更愤然离开。之后,梵高因情绪激动而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左耳,并且创作了《割耳朵后的自画像》。画像中的梵高目光呆滞,神情阴郁,让人印象深刻。之后,梵高又创作了《高更的椅子》,表达了自己对高更的想念和内心的孤独。画面上,深棕色的椅子上放着稻草绿色的坐垫,坐垫上放着两本书和一盏煤油灯,油灯发着微弱的光。
1901年,高更为了纪念梵高,在自己生活的塔希提种植了一片美丽的向日葵,并创作了向梵高致敬的作品《有着希望的静物画》。画中,一簇向日葵插在一个砖红色的花瓶内,花束背后的墙上则是夏凡纳的名作《希望》。
1888年梵高与高更共同生活时,高更40岁,梵高35岁。仅仅在两年后,不堪精神疾病困扰的梵高就在外出作画时用手中的枪射向了自己的腹部。第二天清晨,梵高在既是自己一生知己、也是自己的亲弟弟——提奥的陪伴下,安然去世。
虽然梵高与高更在法国相识,但是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出生于荷兰的新教牧师家庭。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他已深陷精神疾病之中。
截止到梵高去世,他只卖出一幅作品——《红色的葡萄园》。这幅作品正是梵高与高更共处期间创作的。油画中描绘了阿尔勒农妇采摘葡萄的景象。普照的阳光、火一般的光线、血红色的葡萄园、热烈的色调,一股生命的热情扑面而来。
而我最喜欢的是梵高的“星夜三部曲”:《星空》、《罗恩河的夜空》和《夜间咖啡馆-室外》。《罗恩河的夜空》和《夜间咖啡馆-室外》创作于1888年,梵高一生中较平和的时期,当时他正租住在阿尔勒。这两部作品中反映出的情绪是静谧而美好的。而《星空》创作于1889年,是梵高在圣雷米精神病院疗养时创作的,旋转的星云犹如波浪般翻滚,反映出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状态。将三幅作品比照着看下来,我深深体会到隐含于画布中的梵高的情绪变化。于是,不由想到梵高反复强调的艺术创作理念:“纵情地表现自我,而不是努力地表现眼前之物”。
梵高与高更虽然相处时间极短,但无疑他们互为知己,都是非常具有使命感的艺术家。“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有关系……”梵高这段对绘画感情的肺腑之言,与高更的何其相识。
《第一次发现名画之美 梵高》书籍目录:一场及时雨;文森特·梵高;向日葵;星空;黄房子;吃土豆的人;唐吉老爹;麦田群鸦;鸢尾花;画架前的自画像;夜间咖啡馆:室内;文森特的卧室;奥维尔教堂;加歇尔医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