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有想到,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的结尾,大部分人都在做的人生总结和来年规划,而我的主题居然是:一个人的时候,是活得最漂亮的时候。
毫不矫情的说,这也是我2020年对自己的人生总结。
作者这个词离我还有距离,所以自称:写作者。一个写作者,状态要好的时候,它的文字是会“开花”的。就是那种明显有一股力量咕嘟咕嘟往外冒花朵的感觉。
而文艺的创作,从来都是写作者的心灵之花。心力不强,花就开不好。
而花开的最漂亮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要说独处,在我所有的同事朋友当中,其实我最佩服的是顾客蒋姐。
蒋姐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除了工作我很少见到她参加朋友聚会,K歌等社交活动,她一直喜欢独来独往,喜欢一个人的好时光,来到店里做项目的时候,也是安然享受的状态。
其他的顾客从躺下美容床的那一刻起,可以从头讲到尾,而对她的感觉就像是孩子收集千纸鹤一样,小心翼翼地用玻璃罐保存起来,一有空就拿出来静静地看,一个人静享时光的美好。
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丰富自己,胜过取悦别人。”不亏待自己,也不讨好任何人,是她恪守的准则。
今年的好几次,我带着顾客小姐姐们去喝早茶,都与蒋姐都在旺角酒楼偶遇。与众不同的是,她总是一个人坐在窗前,把手机放在一旁,天气晴朗时,看着阳光透过楼房玻璃洒下的阴影;天降暴雨时,看着雨滴砸在玻璃上,顺流而下的情景…
一次下雨天,我也坐在窗前看着外面,这时有人跑向商店里,有人跑向屋檐下,来往的人们溅起一朵朵水花,各种妙趣横生,我从未发现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变得这般惬意。
从此以后我也喜欢上了不管是晴天,下雨天,还是凌晨的夜,还是早起的黎明,都喜欢站在12楼房间的大窗前享受这种独特、静谥的美好时光。
蒋姐在家的时候,除了和婆婆、老公一起照顾孩子,她其它时间都花在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听音乐、看电影、学烹饪、弹琴。
她的手机里也从来不装各种闲置不用的软件,微信里也不加各种群——不像我们,一打开手机,各种信息满天飞。
我去过她家一次,也记忆深刻。她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归纳得井井有条,阳台上的花儿散发着清香,各种盆栽春意盎然,花架和酒柜上的工艺品也很精致。
家的精致也反映了一个人对生活的追求,这样亲手打造的惬意生活,即使是一个人,又怎会感到孤独呢?娜姐说:“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更能听从内心的渴望,清楚的认识自己,明白自己要去哪里。”
这也正像刘若英在《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中写道:“人的一生不是在争取自己的空间,就是在适应别人的空间,独处是将自己无限放大,相处则是尽可能的缩小去适应别人空出来的位置。”
关于独处和相处,这是我听过最好的诠释。
这是刘若英写给自己,也是写给无数个在独处和相处中迷茫的年轻人的一本书。
正如书的封面宣传语所写的一样:“世界这么大,你我这么小,我们该如何自处和相处?”
当刘若英被主持人问到为什么书名有“怀里”和“孤独”这样矛盾的字眼时,她的回答十分简短,却又引人深思:“人跟人的相处之间可以像磁铁一样互相吸引,也可以像黏土一样各自独立。”
面对某个孤独指数的测试,刘若英坦言,自己可以忍受到10级,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情。即使一个人逛超市、去快餐店、去咖啡厅、去看电影、吃火锅、去KTV看海、坐过山车、搬家、甚至是一个人做手术,她也从未感到过孤独。
虽然刘若英已经年过不惑,但她依旧对“孤独”一词情有独钟:“我觉得孤独对别人而言,它可能是一个很可怜的字,或者是你一个人去做什么。可是我后来慢慢发现很多人其实很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只是不好意思去拒绝别人。”
在她看来,一个人的时候正是活得最漂亮的时候,诚如一句歌词所表达的意义:“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所以最后我想对自己说:
也许现在你仍然是一个人下班,一个人开车,一个人走路,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
然而你却能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开车,一个人走路,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
很多人离开了另外一个人,就没有了自己,而你却是一个人度过了所有…
更美好的2021我们都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