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句话,说人生的三个阶段:知道父亲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
我想,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一个“觉得自己孩子是天才”的阶段,总觉得他会是最棒的,对他的未来有无限期待。
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基本上正式上学后)会慢慢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只是个普通孩子。也包括很多高知父母,清北毕业的,他们的孩子学习起来也未必有他们当年那么霸。
究其原因,我上次看了一篇文章解释得很透彻,“智商也是要缴遗产税的”,没错,智商这东西,也存在一种“均值回归”现象。
说到人生的三个阶段,成年后,我渐渐明白了父亲是普通人;当我被生活虐得死去活来时,也终于明白自己是普通人,但是承认孩子是普通人,还真是近期的事情。
老实不客气地说,我自认为和很多父母相比,自己还算用心。我一直以为,小茗同学一张白纸的状态下,被我用心教导,将来定不会太差。
而他小时候学棋也确实没让我失望,虽然一开始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但我每天引导鼓励他下棋,他棋艺慢慢提高,在围棋班上还算不错。
我更坚信只要我努力,是可以培养一个学霸孩子的。
然而打脸总是猝不及防,上小学后,小茗同学的学习成绩有些不忍直视。
有时候在朋友圈自嘲有个学渣儿子,别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确实,他给人的第一印象还是很机灵的,数学老师找我谈话也说过几次,要我多管管,毕竟他不是个笨孩子......
语文老师在一年级上学期一次考试后也跟我说,要我抓一抓,这孩子眼睛大大的,一看就机灵,怎么都不像考八十分以下的样子......
可是,他真的只是间歇性聪明,或者说是选择性愚蠢吧。
怎么说呢,很多时候他确实不笨,古诗词我一般上学路上教一下,他背的也还算可以,几百首是能背的了;围棋虽然不像以前那样突出,但总体还算是不错的;小学奥数我买了几本书,自己在家看了看后随便给他出些题目,他也能很快理解;课外书也是没间断地看......
但是,一做语文数学就秒变学渣,语文课上的生字,一学期上完很多还写不到,“运”字抄一行,抄到最后会抄成“远”字......
不要以为我没在这上面下功夫,每天早上我都是提前二十分钟喊他起床,大声朗读语文课本十分钟,再报听写十分钟,写不到的字多练习几遍,直到能写为止。
尽管如此,昨天会写的,明天又忘了。考试的时候写不到的字用拼音代替,但是拼音他也经常掉字母,并不是拼不到,正经问他又会写。
在学校课堂上应该也是注意力极不集中的,总之,一遇到学习,秒变傻瓜。
有很多朋友安慰我,男孩小时候迷糊长大就好了,一般三年级以后成绩才会好起来,有的初中后优势才显现出来。
我也一直这样骗自己,直到前段时间有次辅导完作业后我极度抓狂的情况下,忽然有些泄气,然后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他一直成绩不好怎么办?
老实说,我以前想都没想过,但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我便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悲催地发现,他将来成绩不好,会是大概率的事情。
倒不是我对他没信心,而是因为,成绩好的本来就只有几个,大部分人都是成绩中等或偏差的,那么他将来成绩一般就一点也不奇怪。
很久以前,就有朋友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有的人天生适合读书,那些学霸、“别人家的孩子”大都如此。
当时我是不信的,我觉得只要父母好好引导,孩子一定不会排斥学习的,只要爱学习,成绩还能差吗?
现在我觉得那位朋友说的或许没错,热爱学习,未必就能当学霸,如果光靠热爱就能做成某件事情,那世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了。
所以很多时候很多像我这样的家长,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用力过猛,期望越大导致失望越大,还会经常将一些不必要的压力强加于孩子。
我这样说并非是要放松小茗的学习,任其自由生长,该管的我一样会和过去一样用心,因为不和那些天生的学霸们去比,只和自己比,用心和不用心还是有差别的。
但在内心我会降低期望值,读不好书并不是原罪,看我们身边大部分当不了学霸的普通人,最后也一样都在这个社会上找到了位置。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的焦虑不仅不能改变什么,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