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前言
读了将近12个小时的《安娜卡列尼娜》(草婴翻译的)在今天下午16:15我终于把它给读完了,其实读完之后我并没有很深的放松感。
尽管我对自己说,终于把它给读完了!!!
这部小说真的很长,有一些情节很拖沓,跟本小说的主题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人物设定不尽合理。
基于这些原因,我一度都在怀疑这部小说被列为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甚至是世界名著。
一直以来啊,托翁的几部作品:《战争与和平》、《 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每次看到都是采取仰视的态度。
内心OS:这几部作品好出名啊,啥时候静下心来看看呗,但是内心很明白,自己根本不会去看。
这次借着和几位大学同学一起寒假读书打卡的契机,终于打开了其中一部《安娜卡列尼娜》,静静地拜读了一番!
一、读书?读己!
我想说说我的总体感受:这本小说太长啦,长到怀疑人生。
全书共分为了八部,前面七部基本都是三十三章左右,最后一部只有十九章(印象当中是这样的)。
每一章的字数也很多,看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我在看的过程中一直都很想知道自己看到了哪里,内心一直都有一个声音在问:还有多少?还要看多久才能看完?
有的时候声音大到我静不下心来看,逼得我不得不用一个纸片盖住进度,或是用手指挡住kindle的最下方(因为这个地方会告诉我已经看到了哪里,还有多久才能看完)。
其实我也生发出一个感悟:阅读阅读,看起来读的是书,实际上读的是自己。阅读就是在和自己相处!
它会告诉你很多你在忙碌当中发现不了的东西,别着急,静下心来慢慢听。
就跟自己做一个约定:你有什么话直说,我在听呢,声音大一点,没关系,我可以认真倾听你想表达的东西,然后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比如这一次,我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要读快一点,赶紧把它给读完。
这个时候我就停了下来,我自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快读完啊?我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读完它”而已嘛?我读完了,然后呢?
所以我当即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我告诉自己:我的目的并不是——“读完”。
而是在阅读当中感悟自己,领悟经典名著给我带来的启迪和新知,同时攫取写作的素材,给自己的素材库补充一些材料,为以后自己的写作打好基础。
因此,我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开始拿出卡片,摘录一些很好的句子,仿写其中我喜欢的片段,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小的知识卡片啦。
二、小说?特色!
其次,我想说说这部小说的特色:
(1)心理描写很精彩。
比如:这一段安娜想要卧轨自杀前的心理活动:“我在爱情上越来越热烈,越来越自私,他却越来越冷淡,这就是我们分手的原因”,她继续想。
“真是无可奈何,我把一切寄托在他身上,我要求他也更多地为我献身,他却越来越疏远我”。
这一段深刻地揭示了安娜想要卧轨自杀的真正原因,一味地控制和占用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浓似干柴烈火,淡如腊月冰霜,几乎没有人可有受得了!
(2)多用比喻手法。
比如:卡列宁得知妻子安娜出轨,想要和妻子一刀两断,咨询律师时,律师给他分析了几种方案后。
“好像一个手枪商人在介绍了各种枪支的优点以后,等待这顾客的选择”,把卡列宁矛盾的心理和律师“ 小人得志”般幸灾乐祸的心理写得活灵活现。
(3)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这一点我很想提一提作者刻画的几个人物:列文吉娣、安娜、卡列宁和伏伦斯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列文,作者反反复复地写道他争风吃醋,用各种手法表现他小男人的一面。
在农场和别人争辩,在外和朋友打猎,自我思想的矛盾又想解脱,总之从各个方面塑造了这个人物,现在我一闭上眼睛都可以想象他的样子——爱妻子、矛盾的善良农场主。
三、问题?主动!
最后,我想回答一下主动阅读的那四个问题
(1)这本书在讲什么?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俄国贵妃安娜勇于追求爱情最后却因猜疑占等有各种心理因素落得卧轨自杀的一个悲剧故事。
同时还穿插写了下层农场主列文追求爱情,热心改革社会制度的探索和尝试,自我心灵探索、启蒙等故事。
(2)怎么讲的?
双线索讲述,一条线是安娜勇敢追求爱情,受到了各种阻挠,丈夫卡列宁的反对,亲朋好友的不理解,社会舆论的抨击。
另外一条线是围绕着列文探索爱情、探索农村改革进行的,其间也受到了很多的阻碍,最后我没有看懂他是否改革成功了,只知道他一直在吃醋,和妻子进行各种各样的“斗争”。
(3)讲的对吗?
这个我不是很清楚,虽然这部小说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但是因为我对于这部小说描绘的那个时期的历史不是很熟悉,所以也不好怎么下结论说讲的对不对。
(4)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从中感悟到几点:
A、自证预言的威力和可怕。
小说最后很好地展示了安娜进行“自证预言”最后走向自杀的结局。
安娜一直在怀疑伏伦斯基出轨,不爱她,所以安娜一直就去搜集各种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比如:伏伦斯基看她的眼神,没有及时回复她的纸条,去拜访好友陶丽,却认为陶丽在侮辱和嘲笑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自己想的,她已经认定了是这样,那么就是这样了。
所以对于我来说,在以后的生活中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尽量少去评价和猜疑别人的所作所为,最后可能真的会“自证预言”,保持一个比较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不去过多评价他人
B、爱不是控制、监视和占有,而是宽容、理解和接纳。
我联想到最近看的电影《春光乍泄》,再结合这部小说,越发感受到了这一点。
如果一味地控制和占有,就像结尾的安娜,想要一直占有、监视和控制伏伦斯基,反而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他却更加地追求自由,更加不受她的控制。倘若安娜能够适当放手,不去一味地占有伏伦斯基,想必也不会落到卧轨自杀的地步。
C、注意自己的语言模式。
在小说中,安娜反反复复地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死是唯一的出路。
这是真的吗?我不禁想要问,她反复地重复这句话,到最后神志不清醒时,她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自杀这一条路。
所以我审视自己身边的朋友,我有一个室友也很喜欢这样说:我没有别的办法,我无可奈何……
然后他也经常喜欢把死放在嘴边,看完这部小说之后,我想要提醒他,适当转变一些自己的一些消极的语言,一直是用这样消极颓丧的语言,最后自己可能真的会变成那样的人,陷入“无路可走”的境地!
后记:
这是寒假和同学读完的第二本书,我感觉有点事情慢慢在做,也不会感觉很难,重要的是开始啊,只要开始改变,改变就会一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