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活动如期而至,心中有些期待,有些焦虑。期待的是自己将要获得新的提升,焦虑的是害怕自己不能够放下自面具。真的很难控制自己的这种事先做设想的这种模式。
活动开始,林老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大家放一舒缓的首歌来静心,而是换了个新的活动-乱语静心。我一开始真不知道怎么去做,这时候林老师来到我的对面,带着我一起做,我当时一下就感觉进入了状态,放空自己,什么都不去想,第一时间把脑子里想说的字说出去,但自己当时却是记不住说了些什么,后来林老师走向别的队员,我还在自己说,而且还一边比划一边自己在叨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事,活动结束时,感觉很好,轻松了很多,而且觉得自己还能再说下去。本来由于中午没有休息的困意也一扫而光了。最近的一段时间,我觉察到自己身上的负能量变得有些多,焦虑,易怒,尤其是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堵车,就更是烦躁。通过这短短的几分钟,感觉好了不少。
第二项活动的时候,我开始和存博对视,后来王栋队长加入进来,我可能是还沉浸在第一个活动的状态里,虽然在开始半分钟里,存博和我都笑了,但是我很快就有沉静下来,放空自己,甚至连音乐都没有听见的印象,歌词更是完全没有听到,只是单纯的什么都不想,感受自己的身体和状态。做为脑区的人,真的很难控制自己的眼神不去游移,即便是头脑里什么都不想,也很难让眼神不去游移,这可能是对视中,让队友容易发笑的原因之一,存博就有几次眼神被我的眼神带走。
最后的团队决策活动,感触颇深。先说结果,我个人的决策与专家参考决策的差值是36,四轮个人激励值分别为2、4、6、7。觉察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总体来说,虽然有讨论,但是没有正确的、清楚的向队友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没有静下心来去探求自己真正的想法。首先,在林老师宣布活动内容的时候,我的状态并不是很在线,其实我对活动的内容存在着很多的疑问,但是自己没有及时的去咨询老师,比如,我们是要把一个已有的企业做大做强,还是要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做?产品研发是指后续新产品的研发还是创品牌的产品研发等等。导致在后续的活动中,给自己的决策带来非常大的困扰。在第一轮自我决策的时候,我是站在把一个已有的企业做大做强的角度去思考,所以在得出结果时,把产品的质量放在了第一位,产品的研发我理解为后续新产品的研发,反而放在了很靠后的位置,可以说自己的决策角度完全和后来公布的参考决策的角度不一样。在第二轮队长决策时,其实我们四个队员并没有十分清楚的表述出自己的看法,而我自己在说明自己的想法时,队友们提出来我的决策出发角度的问题,由于我自己对活动的不明确,导致了我对自己初始决策的怀疑和否定。这时,我自己的六号模式悄然的启动了,怀疑、纠结。第三轮时,投票决策,我自己基本上是被大家带着走的,没有静心去思考。第四轮,我和三号的郭志强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辩论,焦点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团队哪个应该放在首位。他是主导赢输模式的,而我是追求双赢,但是我仍是处在对自己想法的怀疑和纠结之中,没有觉察到自己在模式之中。虽然我当时思考的角度已经转变为要从零开始做,但是由于自己的不觉知,不仅在辩论中逐步走到弱势,而且也没能够静心去探求自己转变后的真实的决策是什么,自己决策的理由是什么,非常遗憾和可惜,因为我在上学时期,对经营生意是有过亲身经历的,和父母从开始市场练摊,到经营小的门店,再到上门服务,虽然不是那么正规,但这些经历确实是自己的经验和财富,却由于我自己的不觉知,让自己没能够深入思考,也没能够清楚楚准确的向队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中,自己的想法被带走,自己的声音被湮灭。我在四轮结束后,自己反思的时候,在想,如果有个第五轮,还是让每个人自己再做一次决策,我觉得自己一定会比第一次决策的差值要小很多。我想这可能是经历了团队讨论后,对个人的提升吧。通过这个活动,觉察自己,想要在讨论时,能够清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很不易,要在众多的声音中正确表达自己,需要清楚的思维,充分的准备,以及自信等诸多因素,最重要的是,能够觉知自己的状态。最后,建议林老师能否在下期的这个活动时,添加上述的第五轮决策。
最后,感谢林老师的悉心引导和队员们的陪伴。觉察,修炼,提升,共赢,感谢有你们,感恩有你们。
朴实的分割线后,是课后练习
1、我自己更倾向于、更善于合作,比较抵触单打独斗。生活和工作都喜欢用“我们”的思维来思考。比如我喜欢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但不怎么喜欢乒乓球,羽毛球等单打个人活动。生活中,我妻子很喜欢买东西,也经常给我买,但我还是喜欢两个人一起沟通之后再确定买什么,即使是买同样的东西,我其实更享受的是能一起做这件事。工作中也是这样,比如实验工作,虽然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设计、完成实验,但我很不喜欢自己一个人对着电脑或者对着仪器去工作,我大多数时间,都会和同事一起去实验室共同完成工作,很喜欢能够共同对工作内容进行讨论的过程。
2、面对差异,或者不同的意见,我以前会有较多的抵触心理,但现在主要是去接受和理解,不去评判,抵触情绪很少。有大概六成左右的时候会不同程度的换位思考,在非压力状态下,一般不会去反击和评判。有较少的时候会把差异看作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因为以前没有带着觉知主动往这个方向上想过,但有遇到过自己很感兴趣的差异,然后恍然大悟的感觉。
3、我的主打模式是双赢,遇到问题首先启动的角度就是双赢,但要实现确实是不易。相比而言,我在“知己解彼”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可能跟我的反六性格有很大关系,我知己做的还算不错,但是在解彼上做的不是很好,总怀疑自己对对方是否足够的了解,总不自觉的启动怀疑模式,需要很大程度的了解对方,才能够消除自己的怀疑,给予对方信任,这对双赢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阻碍。对于不认可的人,会直接说不,会去拒绝多一些,但对于认可的人,首先考虑的就是双赢,会主动去追求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