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读书?这里指的书是指课外的闲书,一些名著,抑或是一本传记,科普文,鸡汤等等。现在想谈谈我读书的特点以及我为什么会坚持读,为何爱读,与爱读书的你共勉。
我是从什么时候爱读书的呢?大学之前看杂志比较多,因为学业很繁忙,加上母亲大人管的严,所以没有办法读一整本的文集,所以只能买类似《读者》,《青年文摘》类似的,记得那时候这样的杂志是一个月出两本,楼下的老大爷总是能拿到货,所以我妈每次月中和月末的时候都会去那买,然后她先看,看完了我看,我只有上厕所或者晚上休息或吃饭的时候看看,会和妈妈一起交流,看后的感觉,算我半个书友,那时候我读高中,学校离家远,我妈妈在学校旁边租了个房子,照顾我的起居,现在都挺怀念那段时光,我想也可能是我这一辈子跟母亲独处的唯一时光了。脑袋里总有一个画面,下午我坐在窗边开始啃数学,妈妈要不在绣花,要不在看书,外面的夕阳洒进房间,那画面美极了。到了大学,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支配,所以我一直有一个习惯,每个月买四本书,这习惯现在一直保留着,所以大学里面更多的就是看一本本的书。下面来讲讲我读书的类型。
我读书基本跨过三个阶段了,第一个阶段是饥不择食阶段,因为我本身没有过高中读小说的经历,我这样的可能很少,因为我超级不喜欢看电子书,所以到了大一开始有自己的零用钱,可以自主选择书的种类时,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类似什么青春疼痛小说,类似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之类的,我们那时候宿舍有一个阅小说无数的萌妹子,她总说我青春比别人来的完,那时候我常常买的都是那样关于校园青春小说,最开始看的热泪盈眶,慢慢地变得麻木,突然有一天我在看书时,抬头看了一下我床头的书,看着形形色色的书名,我竟想不起这些书中的内容,或者记忆深刻的地方,哪怕是一周前看的,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自己不能再看这样的书了,主要是这样的书对我来说的意义只有打发时间,后来又觉得自己好像没有那么闲。所以我大二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心灵鸡汤阶段,从第一个阶段过来的我觉得读书一定要有收获,所以开始疯狂购买类似《战胜自己》,《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类似这样的书,然后开始看,看着看着像吸鸦片一样,觉得自己什么都能行,感觉自己就要主宰世界,每天都在这样的幻想中看完一本又一本书,这种情况我持续了一个学期左右,当我上台讲话没讲好的时候,当我考试没考好的时候,当我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就在书中去寻找安慰,然后使用阿Q精神把那一页翻过去,后来我发现不从自身找原因,而一味地安慰自己是不能进步的,反而那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感觉自己也停在原地,只能安慰当时的自己。现在处于一种悠然自得的阶段,把读书更多的看成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而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去看,喜欢哪个作家就看哪个作家的书,喜欢哪种类型的就去看哪种类型的,比如有段时间我特别迷东野圭吾,我就把他的书都买来看了,印象最深的就是《白夜行》,看完之后很感动,虽然记不住主角叫什么名字,但是大概的故事情节我是可以复述出来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女主角说了一句“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那种故事情节是可以牵动人心的。
再说说我怎样选书,我很少看网上推荐的什么书单,一般我都会看一本书,喜欢这个作者,然后去找跟这个作者相关的书,他写的,或者是他书中提到的,慢慢地就会构建一个关系网,然后你就会更深刻地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写,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的心境应该是怎样的,这样每本书就不会显得那么孤零零的;我偶尔也会让朋友跟我推荐,比如想看人物心理的,关系处理的就会找相关专业的同学问问,什么书适合我看,这样的时候往往是我想要去了解一个学科的时候,作为一个外行去看那些专业的时候。
最后说说我读书之后有什么变化?或者说读书给我带来了什么。仔细想想,好像没有带来什么太大的变化,不能让我的成绩变得更好,不能帮我找工作等等,好像实质性的都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但我知道当我读书之后,我能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能知道和了解到山外有山,看一本书就像多个朋友一样,而书就是我跟作者交流的工具,这样让我认识到世间还有或存在过这样一个他,感觉挺奇妙的;还有一个变化是读书会让我入眠更快,我一般是在睡前看3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书,偶尔忙的时候就不能做到了,看完书我一般都秒睡,有时候电台都没听完就睡着了,也许是让我心安吧。
我想读书可能会成为我这辈子唯一能坚持下去的事,所以以后等到年老时能开家书店把我买过读过的书都送出去,这是我退休后要做的一件事之一。
我喜欢用味道去判断我对一件东西的喜欢程度
我喜欢夏天蚊香的味道
我喜欢才被晒过的被子的清香
我喜欢书中浓浓的油墨味
我喜欢少年白衬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