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朋友邀我春节一同乘飞机出去旅游,我拒绝了,因为我在家是老大,父母都已经六十多岁,公婆年纪更大,都需要陪伴,春节期间实在不能出去。世界那么大,我总想去看看,可是,我找了这样的借口:“父母在,不远游。”
《论语·里仁》有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也就是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方"指一定的去处、处所、方向,还可以指父母与你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这是不让父母担心,心灵挂牵。这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陪伴、奉养并孝敬父母,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也可以理解为,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打拼奋斗,如果有追求有本事的人,要到远方去创业打拼,只需告诉父母,你外出打拼的方向和具体地点,以便需要时及时联系你,以便你随时都能回到父母身边。或者可以说,你不再幼稚、不再弱小,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拥有一个远大志向,可以让父母感叹“好男儿志在四方”,出去打拼,赚钱养家,追求梦想,实现价值。现在的交通极为方便,高铁、飞机使回家不再是奢望。哪怕海角天涯也可以立即到家。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外出打工,创业成为潮流,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成为社会的大问题,春节正是家家团聚,共享天伦的最好契机,当然除了返乡潮,也有“逆迁徙”,父母去孩子打工或创业的城市去举家团圆,其实,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有亲人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说子女对父母的孝敬,无论在父母身边陪伴、侍奉,还是追求理想外出闯荡远离父母,心中都要有孝道,乌鸦反哺之情,羔羊跪乳之义无不启示我们要时刻牢记孝道和感恩。
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恐归族”回家的路有多远?讲述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80、90后)有一种恐归心理,原因或是囊中羞涩、或自认事业无成,而无颜面见父母,有的甚至放弃回家过年。其实,父母除了关心你的远方是否精彩外,更在意的是你现在是否吃得饱穿得暖,你的工作累不累,加班后能不能吃得上热饭,今年能不能回家团圆。所以,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妻儿常回家看看,更何况是春节这样举家团聚的节日。我们本来在家的人过年陪在父母身边比什么都重要,我们的人生路还很长,可陪伴父母的时光有限,尽孝要趁早,尽孝要把握当下,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空悲切。李密的《陈情表》乃至孝之文,他对祖母的孝情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最终感动晋武帝,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孝道乐章,光耀千秋。
《诗经·里仁》篇中讲求孝道,孝道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内核,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孝道绝不能抛弃。一个人如果连孝道都不讲,连父母都不顾,还指望他能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亦或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孝经·开宗明义》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百善孝为先”,都告诉我们: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是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前提是父母说的话、做的事是应该是对的。
陪伴是最长情的孝道。如果你能陪在父母身边,那就好好的孝敬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陪他们说说话,给他们揉揉肩,帮他们洗洗脚,为他们做做饭;如果你在外面打拼,那就经常打打电话,听听父母的唠叨,关心他们的健康,关注他们的情感,利用节假日,挤出空闲,陪同爱人孩子常回家看看父母,或者把他们接到身边,让他们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哪怕只是短暂的相聚也是人间最大的幸福。
最后,我想重温一下圣人之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珍惜眼前人,尽孝要趁早!千万不要让父母望眼欲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