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这门课,主要是因为题目很有趣,批判性思维于我这种逻辑性不怎么强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吸引力。从前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大致都是逻辑强、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蓝方老师用一天的时间从多个维度、用多个经典案例来把较为抽象的批判性思维具象化。
用经典的线段实验来开始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虽然两根线段的确不一样长,但质疑与测量引申出系统一和系统二的本质,系统一的无意且快速、更多的运用以往经验来判断一件事情,与系统二需要有意识地去启动逻辑思维,两者之间各有优劣,在评判时,需要平衡成本,并且在越重要的场合,就越要有意识的去启动系统二,审视系统一。那运用到教育实际中去,面对两个孩子(一个很优秀,一个经常犯错)有争吵并且各执一词时,就得撇开对两个学生的个人看法,不能用以往经验单纯判断对错,而是得去调查相关人员了解第一手资料,了解两个学生争执的原因以及制定解决策略。
敢于质疑,不从众不随流。不论是线段实验还是视频里的电梯实验,都显现大部分人是从众且不敢质疑的。当周围人都在朝一个方向使力,想要站出来质疑,的确需要莫大的勇气,但若是没有批判性思维去辩证看待,那若是整体方向是基于错误的本源,后果便是不敢想象。价值的定义来自于社会平均劳动力成本,这是书上给出的确定唯一答案,可学到越多接触到西方教育,才知道这是马克思的个人价值判断,所以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深信不疑的“客观事实”不过是“观点”时,就会促使我们去探究更多观点用以修正补充。
于我而言,能够立刻学会批判性思维是不可能的事,整个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但几乎从不质疑权威的我,看到南方周报、新京报都有报道片面的的时候,也会在今后,看到消息会冒出为什么?真的吗?怎么会?这样的的想法,感兴趣的话,会去查证消息源的准确性以及找到旁证。总而言之,遇到事情,除了眼见为实,就得批判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