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山的新书《清冽的内在》,是一本图文集,是我在2024年读完的第一本书。
吸引我阅读这本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一直喜欢庆山的文字,二是书名,读上去就有一种清冽感。所以不仅给自己买了一本,还买了两本送朋友。
何谓“清冽”?柳宗元 《小石潭记》里有这的句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冽,意为水清澈而寒冷。读《清冽的内在》,读出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清澈与冷静,这是庆山作品一贯的风格。
清冽的文字
这些文字,是庆山在2019至2023年写下的,记录日常观察、思考、觉知的文字,她说这本书的写作是她在写长篇小说之余的休息。文字很随性、自如,全书目录只分类:梦中游玩、爱、花园、后记,并无具体篇名。
文字散落于图片间,有些连贯成篇,有些则是如随手发的微博或朋友圈文案,有些文字与图片有关,有些则无关。这些文字简洁凝练,融汇了作者睿智、通透的哲思,许多句子都是金句。我看书有画线的习惯,这本书几乎通篇画满,有些文字看第一遍没画,读第二遍时觉得好,又画上了。
庆山是笔力好、表达有天赋的作家,感觉写作并未刻意用力,文字没有雕凿的痕迹,书中那些写景、叙事的文字,寥寥几句,读来有满满的画面感。比如“湖面开始结冰,一只大花猫在冰面上旅行。等下雪。”“看雪,喝茶。雪中步行五公里。”“午后大雨,雷声隆隆。想起大理。”“黄昏的花园,闻到百合散发格外馥郁的花香。”等,这些句子如水洗过般干净,有古诗语言的跳跃感,又如日本俳句,给人一种宁静的画面感。
庆山的文字是冷静的、清理的,思想是深邃的,她写爱、自然、孤独、当下、内心、与自己和别人的关系等等,蕴含哲理,是一种自我疗愈,也带给阅读者思想的收获与疗愈。比如她说“疗愈自己,持续地自我教育。这是人一生的功课”“逐渐身心寂静,才能更深地体察到自己”“保持正念是对自心最好的保护。”“人与人之间,淡淡的,喜悦的,未语先笑,珍惜而寂静。这样就好。”“没有比度过当下更重要的事情。活着是一个呼吸。”等,让人感到冷静的文字后面,包含着作者的温暖关怀。
相比起她别的文字,她写“爱”的文字,尤其是写女儿的文字,多了些母性的柔软细腻,但表达仍是理性而克制的。她写与女儿的陪伴与分离,写对女儿的思念与放手,让我深有同感,也让我对照检查自己,不要让自己的爱变成对孩子的羁绊。
清冽的文字,如同夏日山间凉爽的风,如同冬日并不刺眼的阳光,给人一种良好的阅读体验。
清冽的图片
书中的图片,是庆山几年来的摄影作品。她文中说自己有一个小胶片机,不知道这些图片是不是用那个小胶片机拍出来的,图片和文字一样清冽。
她拍花朵、冰雪、山河、静物等,不张扬,不艳丽,画面干净,色调素雅,透着宁静复古的气息,美好治愈。
这些图片,多是景与物,也有庆山自己与女儿的图片。她的女儿恩养小时候可爱的样子,长成少女后亭亭玉立的样子,和她一起去旅行时的样子,都被她拍照记录。庆山自己的照片,多是背影,也有正面的,少女时代和现在的照片。她是漂亮的。现在的照片,神色平静,甚至有些微冷,透着一种文艺气质的、清冽的美。
文字和图片,都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能写这样一本书,记录自己瞬间不断的觉知与悟证,给人带来宁静和治愈感,真是再好不过。
清冽的精神
读庆山多年,感觉她不像有些作家,是热衷于交流的,到处去演讲交流,各个社交平台去露面、接受采访等,她的生活似乎是深居简出的,她常常在旅途中,比如在拉萨,与一些宗教人士有交流,日常诵经活动,她的一些作品中也有涉及。
或许正是来源于她的信仰,她作家的特质,从她文字里读出的清冽的内在,是一种清洁的精神,是“对茫茫世间和他人油然而生的清澈爱意,感人至深。”不染尘埃,如玉润泽。
有读者说她:“她离人很远,浑身透着一股很清冽的味道。而我们,从内而外散发着沉闷的热气。那样通透光明,朴实纯净,让人安宁的文字。文字简洁大方。”
或许她的这本书名,就来自于读者的这个评论。的确,这本书,散发着一种由内而外的清冽,在新的一年的开端,翻阅这样一本书,感觉离春天越来越近了。
就像文中写她的朋友读她的另一本书《一切境》的感受:“幸好有日常琐事打扰,否则一口气读完到底是对它的浪费。矛盾的是,读的时候又停不下来。以前喜欢读书画线,这本书几乎就画满。”这也是我读《清冽的内在》的真实感受。
“见到你很开心,还是依旧天真、严肃。心生感动,你的脸上有光。”这样一个人,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文字,由内而外的清冽,是宁静而美好的存在,正如有读者说的:“每次觉得痛苦、难过,感觉内心力量不够的时候,翻一翻她的文字都能得到抚慰。”读完,有种“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的感觉,读完,“我要用很长时间琢磨真平凡、真洁净、真高贵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