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的“刁难人”社会

微信群里经常有网友说在县城办事常常遇到“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希望大家来声讨声讨!为此,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往往发生在四五线的小县城,而且越穷这种现象越严重。

  在小县城办事,哪怕是合法、合理、合情,他也不给你顺顺当当的去办,为啥呢,就是因为你没有背景呗!如果当地有位高权重的亲友,让他事前打个招呼,兴许少一些麻烦;如果你一本正经的去办,第一次多半不会成功。最好想办法调查一下经办人员的社会背景,找找你的社会关系,由他出面,请客吃饭,临别再送点小礼,这事多半就成了。

  如果找不到或者不想找得劲的人,你就是十趟二十趟,低三下四,和颜悦色地跑,最后就是能跑下来的话。不知浪费掉你的多少时间和精力。搞得你精疲力尽,看你能不能承受得起。

  短时间内需要办理的事情,人数越多,他们越不敢刁难。也不好刁难,否则容易激起事端。但是当集中办理的时机一过,你就要当心被折腾了。

    办事折腾的主要是没有社会关系的人。你想想,如果你父亲是小县城里某单位小领导,或者是个村干部,还需要你跑这么多趟而办不成事情吗。

  绝大多数都可以轻而易举办成的合法合规的事情,在一些小县城里却可能被反复刁难。其背后,说到底,还是经济原因,钱的问题。他们生活工作在狭隘的空间里,看起来人模狗样,装的温柔善良。你没听说过马无外草不肥吗?

  如果你对当地的人情世故不太了解,碰壁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办事人员越看重蝇头小利,因而老百姓办事越难。八项规定和学习强国也不能够改变他们的陋习……

    除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一般的公家人如果要在一县之内谋取工资以外的经济收入,必须进入到刁难人的模式,但又不能被看穿。正因为如此,老百姓就加大了办事的“难度”。大家心知肚明,因为自己生活在这里,以后还有事要办,所以不能也不敢揭露他们丑陋的嘴脸。

  在大城市里就不一样了,大城市的运行更多地依靠的是既有的规则和规范,虽然有时想靠人情和关系“走捷径”,但是没有在小县城那么容易,不会发生一些“不走关系就办不成事”的问题。

  在小县城,不管你是局长还是所长,甚至是科长,只要带“长”,就算是领导了,就是一个有地位的人了。要是这个领导再有一定的实权,那几乎都可以用“前呼后拥”来形容了,为官的气场十足,让这些人到北京看看,在北京随便拉出来一个人就是市县级干部,不知道他们在小地方牛逼个啥!

  有位网友向平台反映,她在家乡算是那种“没什么门路”的人,亲戚朋友都没有当官,因此她要办件事也都很不容易,也经常遭遇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她一直质疑:为什么办事情都不靠能力,而是靠关系和门路?

所以我们真正理解了现在高学历的年轻人不愿在小县城工作的原因。小地方往往制约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北上广一些大城市有着充分信任的陌生人社会,正因为都是陌生人,他们可以享受到相对更为公平的待遇,他们可以凭借着自身能力和努力、而不是靠亲属关系来获得酬劳、地位和属于自己的人生。更不用一遇到什么事就要急着去找关系、走后门。他们可以堂堂正正地、通过正常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者办成自己想办的事。这样难道不好吗?从某个角度来说,大城市吸引年轻人的地方,正是这一份公平、这一份对于规则的尊重和敬畏、这一份对于“努力就会有回报”的信心。

虽然有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再回到小县城去,有人也是带着一腔热血。但我更相信有人因为贪图安逸、或者因为家里“关系硬”,而选择回到这个熟人社会中。在小县城里上班的人哪个没有点儿背景!如果你感觉我说重了,您别生气、您品、您细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