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戴运哲
1
刚读大学的时候,通过社团认识了不少人。一般都是做活动时握个手,活动结束后办庆功宴,一块吃个饭,碰个杯子,就各自开始胡吹狂侃,“无意间”纷纷介绍自己不可一世的背景来。
好像每个人在老家都有点关系,有的父亲是地方住建局的三把手,专门管拆迁;有的母亲是地方某个镇上计生办的主任,管药品;有的是叔叔自来水厂厂长,这位仁兄喝得比较醉,“水是生命之源,我不爽谁就让家里面把他水闸关了。”有的是舅舅县供电局局长,有的伯伯是公安局局长,有的亲戚是城管局局长、反扒大队队长、文广局领导、XX银行主任、工商局副局长、医院生殖科主任……
关系惊人,能量巨大,高朋满座啊。
然而几年后,他们中几乎所有人,都留在了南京。
这其中,就有我认识的L君。
L君老家是浙江某个县城的,父亲是当地的教育局局长,不过在现场并没有表态。后来,我们成为朋友,他说其实大家的关系也就那样,县城虽小,五脏俱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人员一抓一大把,这些人都成了他们口中所说的“关系”。除非你爹妈是市委书记以上,要不背景都不叫背景,说自己背景上不了台面,不如不说。而且,吃饭时说的话信三分就好,大家都互相不了解,他把牛吹炸了也没人知道,说不定那个什么公安局局长只是公安局的干警,反扒大队长只是个辅警。
L君家里人希望他在学校不要挂科,“拿个毕业证”,然后回老家安排工作,相亲,安稳一生。
但是,L君并没有回去。毕业前的11月秋招,他就签了某500强的地产集团,做房产销售。
L君的父母对儿子的选择感到很不满意。“为什么放弃稳定体面的工作,去做一个销售呢?”
“我想做生意,不想要安稳的生活。”L说。做销售最能磨练人,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在各行各业的销售领域,能干的和不能干的收入差距非常大的。
L君拿着每个月2000多的基本工资,跟同事合租一个隔断的房间,每天出去跑市场,约客户看房子,风餐雨露的,一个月就瘦了10斤。
那年,赶上南京房价大涨,L君差不多每天都带了十多个人看房子,终于在入职后的第35天签了人生第一个单子,出手了一套200多万的学区房。
拿到提成后,L君请我去吃龙虾。“我真的不想靠关系,而且所谓的关系,其实不叫关系。”L君一边扒着龙虾壳一边说,“关系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2
“关系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当时我并不同意L君的这句话。我说:“你父母有那么好的资源,不用真的是莫大的浪费。”
L君见我不解,于是给我讲了他以前的故事。
L君上中学时,很狂妄,目中无人,迷恋古惑仔,成立了一个叫“铜锣帮”的组织。L君很少上课,不好好学习,每天经常找点麻烦给自己,没有麻烦也要制造麻烦,与同学打架斗殴。某天,L君在食堂排队打饭,他插队,后面的小哥骂他没有素质,他当即就出手和人家打了起来。打了好久不分胜负,最后以小哥流了鼻血收尾。L君放了狠话:“老子弄死你。”那小哥也不是吃素的,反复地问:“你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的。”
L君把班级告诉他,约好周五放学后各自带上人在校门外。
干架后,学校把双方的家长都喊到办公室。L君的母亲在办公室一直赔礼道歉,说自己管教儿子不严。但是当时L君仍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L君在想:“我爸是你们领导,你敢怎样?”
那个跟他干架的小哥父母没来,倒是他舅舅来了。他舅舅在旁边说,“我们家XXX肯定不会先动手的,平时都很讲道理。”
年级主任和政教处主任说,你们各自回去交份5000字检讨书给我。
L君把检讨书也不当回事,直到下周一政教处的消息播报,L君听到自己的名字。
“高一(3)班L同学组织多人打架斗殴,造成恶劣影响,经校长室研究决定,给予L同学留校察看处分。”
而那个小哥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喇叭里。
“省里面有人说了话。”
L君说,“而且那个小哥其实比我听话多了,我当时不服去找主任,主任把他的检讨书拿给我看。”于是,L君被留校察看,他背着这张处分一直到毕业才被撤销。可想而知的心理煎熬。
从那件事情过后,L君意识到,他的关系真的不叫关系。他就像只井底之蛙,做着夜郎自大的美梦,然而殊不知,他什么也不是。
“所以我毕业后一定不会留在县城的。”L君说,“在大城市一个亲戚都没有,但是我觉得比在老家更有安全感。因为你在老家就算土皇帝又能怎样,在大城市,你就是个屌丝。天高皇帝远,你爸妈也帮不了你,靠的是你自己。”
3
跟M姑娘认识是在某次酒吧聚会上。M姑娘老家在河南,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富商。
M姑娘还没有毕业,但是她已经决定去上海发展。M姑娘大一就开始做代购,生意很不错,现在凭借靠代购赚来的资金,成立了一家新媒体工作室,专门替有需要的企业运营微信公众号和各种自媒体账号。她不想回老家,也不想“继承”父母的公司。M姑娘说,县城是靠人际关系组织起来的社会,但是大城市是靠能力建造的社会。大城市是平等的,靠能力说话。
“在大城市,没有人能够给你依赖。除了独立,你别无选择。”
M姑娘的舍友就是所谓有“关系”的人,据说家里已经为她毕业安排好了工作,于是她每天躺在床上混吃等死,课也不去上,要么玩手机,要么看韩剧,连男朋友都懒得谈。结果大学三年过去了,M姑娘的舍友挂了不少门,面临毕不了业的危机。她打电话给家里人,家里人也无可奈何,因为学校这边没有一点关系。
“除了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入同样的学校学习,家里有关系的学习不努力照样挂科照样拿不到毕业证,没关系的好好学习照样拿奖学金,照样成为优秀毕业生。”
4
再说个S君。
S君与L君后来的历程一样,同样留在了南京。但是刚开始的选择并不是。
S君的父亲在当地一家国营企业里做负责人,家里有套140平米的大房子。按照他母亲的说法,已经把S君接下来需要的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就差个媳妇了。毕业后,S君把宿舍行李打包,回到了老家,在父母安排下进了一家单位。“父母的意思是我先在部门里干着,工资就当做零花钱,然后复习备考进编制。”
然而,干了几个月后,S君坐不住了。
“每天无所事事。要么就是开会,要么就是扫扫地,整理整理文件,有时候陪领导下去视察。”
“很枯燥无聊的生活。这不是我想要的。”
除此之外,更让S君耿耿于怀的是,他出去办事,办任何事,都逃不了关系这一层面。一是找人办事,需要层层介绍,不仅送礼,而且还得要看关系怎样;二是,如果非要引起对方的重视,S君只能自报家门,然后对方喜笑颜开,“哦,这是x总的儿子啊。”
“在小县城,能力不是第一位,关系才是第一位。”
终于,在干满三个月后,S君不顾父母劝阻,逃也似地离开了小县城,回到他当初读大学的城市,跟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去招聘会四处投简历。
“与其说逃离小县城,不如说是逃离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网’。”S君说,“县城总共就那么点人,出门去菜市场买菜都能碰到熟人,但是在南京碰到熟人比中彩票还难。”
S君在大城市一个月一千块的单间,才几个平米,只够放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柜子。以前什么事情都依赖家里人解决,哪怕洗衣做饭,现在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了。
因为S君在大学丰富的组织经验及社会经验,S君被某家互联网公司录用到总经理助理的职位。“起薪就8K,比在老家多多了,而且靠的是自己。”
有次,我跟S君闲聊,我问,你以后还考不考虑回老家呢?
S君回复:等我不年轻的时候再考虑回老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