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知道有“离世”、“去世”这回事,是在大约10岁的时候。有一天中午放学回家,爸爸告诉我97岁的太爷爷走了。我还问去哪里了?爸爸说:“他去了另一个地方,像西游记那样取经去了。”懵懂的我大约知道是什么回事,但当时想的是那个“另一个地方”可能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地方,太爷爷只是搬到那里住了,虽有不舍却不会太伤心,感觉就像有空还能去看望的那种。
后来,父母回去处理太爷爷的后事,没有安排我回去。可能也正是因为没有正面去接受他不在的这个事实,所以我一直觉得他没有离开过。而我的记忆也一直定格在和他在乡下相处的日子,那么美好,那么宁静、那么难忘。
7岁的时候,为了替在城市打拼的父母省钱,我自己提出回乡下读书。几经周折,还是送回大山里爷爷奶奶家,然后在隔壁村的小学读书。当时的太爷爷已九十多岁了,每天就杵着拐杖四处游走,定时有人给他送饭菜、烧水给他洗澡,日子算是安稳。而我喜欢傍晚时分和他坐在大板凳上,也没聊个啥,就是那样静静的坐着。至今,脑海里也经常浮现那一画面:日落斜照,阳光洒落在我们坐的大板凳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地板上,有时累了我就卷缩着身体睡在凳子上……就那样静静的等一下午,等爷爷奶奶劳作而归。
小时候的我,没有什么留守儿童的概念,长大了回想那一年半在家乡里的生活反而觉得蛮淳朴、简单、快乐的。起码我记忆里的都是那些山水间的淳朴生活,跟着爷爷奶奶去耕作的画面、随着小伙伴绕着山路徒步去上学的时光、沿着小溪摸田螺的童年趣事……
可原来在太爷爷眼里看到的却是我受委屈、受苦受累了。是后来妈妈告诉我,回去看望他的时候,他曾哭着跟妈妈说:“你们去到哪里都要带着她,不要留她在这里。我年纪大,照顾不了多少了。看着她站在婶婶门口都不给东西吃、被欺负我也做不了什么了……”每次听到这,鼻子总有点酸,回忆中没跟他说过太多话,但原来他一直把日常的碎事都看在眼里。记忆深刻的一次,我和太爷爷如常傍晚时分坐在大板凳上。突然大约4岁左右的堂妹冲进大门往太爷爷手里抢走了拐杖,而我迅速追着她抢回,结果被她用细细的那种竹鞭子猛向我的头甩打以此“击退”我。但那时的我也不甘示弱,不管不顾的在鞭打中夺回了太爷爷的拐杖。也许是被我这般的“强悍”给吓到了,见状不得逞她就跑了。我想这一幕,是让太爷爷觉得连我的堂妹都能欺负我,而他又无力保护吧。现在回想起那一老一小、黄昏斜照、都在等劳动力回来照顾的画面,还挺心酸的。可惜,在我懂事了的年纪却没机会再陪伴一下他老人家了,难免有点遗憾。
有人说,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我觉得我的每一个经历都在被童年治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都觉得只要保持善良的心,做好自己的事,一切总会好的。也许,这是我的童年拥有像太爷爷这般长辈 的足够疼爱吧,才能淡化了那些不好的、艰苦的、委屈的生活经历,记忆里保存的都是淳朴的、美好的生活景象,以致影响一生,治愈自己。
对于太爷爷的“不在了”,我始终认为他只是换了个地方居住,那里是一片安静祥和的乐土。只是我暂时不能时常去看望他的地方。但愿您在“另一个地方”一切安好,而我依旧是那个7、8岁时和你黄昏时分一同坐在大板凳上的我、至今仍然怀念儿时美好时光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