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6晚20:00左右写下的自己内心的对话。今日听王老师讲依恋关系,再次整理,又有新的收获。
今天还是假期。从早上睁开眼,就开始统计武汉等重点城市返焦的。刚开始用钉钉,有在线编辑的功能,是很方便,但是各种新手面对的问题层出不穷,让人抓狂!看到在班主任群里报过来的表乱七八糟,我又急又恼,加上很是疲惫,眼睛痛,头痛,颈椎也很难受,我几乎要发疯!下午,又增加新表。要求回访!这个工作量更大!
上午与L联系,征求意见,还是说用年轻人。毕竟脑子快,反应快,把任务压实在年级组,这样分散了过多的错误和失误,在小群里便于纠正。
我采纳了这个建议,中午没休息。吃完饭就开始准备下午的直播讲解。
3:00直播,开始为了更好的工作,在直播间与大家交流,一些问题直接答复,也很有代表性。
然后就开始漫长的报表过程。wj很给力,反复修改,查阅。发现电话号码全部错了一行!哎呀呀,我焦躁的心简直是无处安放!
现在回想起来,是很怕上交表的时候,有差错的话上级否定,很怕别人对自己评价是工作不认真不踏实,毕竟,这种评价,从我小的时候就如影随形!不过说实话,我真的最讨厌做这样枯燥繁琐的工作!我喜欢有趣,喜欢快乐,喜欢探索。但是从小就经常得到浮躁不踏实的评价,也总让自己否定自己。
忙到18:30好不容易上交成功,我觉得自己坚持不了了。又到了做饭的时间,我真怕连轴转了,再说内心觉得先生该主动做—因为毕竟我那么累那么忙,他也知道(我也明确表达自己很累很累)。这时发现自己容易前置一种期待,一旦落空,就很愤怒夹杂伤心和失望。
转身去床上躺一会,就睡着了。很乏很累。
休息一会,又被电话吵醒,又安排了几个工作。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很复杂,收获掌控感成就感,又有按耐不住的烦躁感,无力感和疲惫感。
躺在床上,听着先森在客厅悠哉乐哉的看电视,心里的愤怒开始指向他!为了呕气,为了让他去做饭,我非不起来,可是新闻联播完了,焦点访谈也完了,诗词大会也播了很久了。他还是稳如泰山!
我在床上气的不得了,为了不起来,给自己找点事干,我开始听语音课,刷微信,看百度。可是,心乱如麻,又开始想这件事:
为什么很想去客厅—是为了建立和他的链接,想他关心我,(王老师说的从他人身上去寻找安全感)特别希望他主动去做饭—这本质上还是求关心和关注(渴望被看见,为什么不是自己怜惜自己呢?为什么要寄托在他人身上,为什么就认为自己该做呢?不做饭自己就受道德谴责—这是因为我心里有种判断,不去做家务就不配吃。)。
但是,我理性告诉自己,此时要发泄情绪什么也解决不了,因此阻止了自己。
我开始分析自己去客厅的后果:肯定忍不住指挥他去做饭,这有俩结果,一个是不情不愿去做,一个是不反驳也不动(两者都是对我的反对和不服。)这种结果会造成我更加恼火和难过—这是我受害者心态,自怨自艾,认为他不心疼自己,更为悲愤。
我又问自己,去客厅也不干活,也是看手机,何不就在卧室呢?为什么?因为我急于看到他为我做饭,感受到爱。
算了,既然自己活动内容是一样的,何必换个地点?
我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反复纠结在这个做饭的问题上?其实,这不是本质,本质是我希望他用主动去做饭的方式表达对我累的关爱!
我拿起手机,记录下这段心路历程。
不知不觉,我的愤怒神奇般减弱了,甚至消失了。
写的时候,我的心慢慢静下来,又听到他去做饭了,又听到儿子问我了,心里平静而感恩,也通过思考,书写的方式,走出了心理困境。
今日得到:
1.倾听: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把它翻译过来,看看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发泄情绪,发泄情绪什么也解决,后果还是自己不愿看到的,甚至会后悔自己的做法。
最近觉得自己粗鄙。我一直对j(70后)小气很难理解,因为我觉得那么有钱了,怎么还是吝啬。那天他随口说,2000年前后那几年,穷的一分钱没有,觉得活着都没啥意思。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心头,至今觉得心酸。我不理解他经历了什么,就武断下结论。可见,倾听多么重要!倾听,是看见对方的前提,是共情的基础,是理解的必要条件。因为看见,才会有慈悲。没有倾听,看见就是一句空话!
2.写,这种方式,是分散注意力,消除情绪的好办法。这样,把热馒头放凉了,头脑冷静了,才能去倾听自己。抚摸自己,才能发现真正的需求。
3.还需努力的方向
(1)接纳自己:我的疲惫、我的愤怒、我的期待、我渴望爱,都是正常的,都该被呵护的。
(2)明白不带情绪表达自己的需求:应该对先生说,我就特别累,事太多,心特别烦,真的希望你做饭。我实在累的不想动了。
否则一则对方不明白,二则会觉得你用情绪控制他。
(3)先生做好饭,很温柔的说快起来吧。我说好感动。他开玩笑说你不就是想让我做饭嘛!我没有接话。现在我觉得当时应该说清楚,今天我就是特别累,不想动。特别希望你心疼我,你做饭。你这样做了,这样我心里就觉得好温暖。如果这样交流,表达真实感受,向对方传达善意,先生就会理解我的情绪,下次会更呵护我,满足我的需求。
(4)自己对自己的爱,不该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的愤怒,也不该发泄在别人身上。自己对自己的觉知,更应该是自我成长。这是成熟,也是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开始慢慢觉醒。
2020.2.6 21:00第一次写,
2.8听晴朗读书会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