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的困惑
新来的同事小文和我关系不错,我俩谈话挺投机,很多话题都聊的来,有一天,我们聊到了读书这个话题。
看得出来,小文挺喜欢读书的,能说出很多书名。我不禁夸赞起她涉猎广泛。她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其实,这些书我都读过,但只记得书名,书里的内容也模模糊糊地只记得一小部分。”
说完,她无奈地叹了口气,又补充到:“唉,为什么读过的书就那么容易忘记呢?读书的时候我也是很认真地在看呀!”
我问她:“那你平时都是怎么读书的?”
小文和我谈起她读书的方法,她拿到一本书,通读一遍,一遍没看懂,再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尽力理解作者在书中讲了什么内容,并且努力地想记住书中的内容,在一些重点句下画了记号,也在有的句子旁写好批注,甚至把书中的金句摘抄到了笔记本上,最后再对全书的框架结构做一个梳理。
这样看来,小文读书的确是非常地认真了。
我说:“你看所有的书都是这样细细地全部读完吗?”小文说:“是呀,我觉得逐字逐句地看,能更好地理解、记住书中的内容。”
“那你平时买书时是怎样选择的?”我接着问她。
小文说自己选书时通常都是朋友推荐的,或者是到网上书城看看销售榜,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听完小文的话,我想起了自己以前读书也是这样的。表面上看起来可认真了,读书时觉得可充实了,可往往读完一本书不久后就不太记得清里面的具体内容了。读过的书就像没读过一样,可时间却是花了的,一想到这,心中是满满的挫败感。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以前的读书方法,我发现其中存在着这几个问题:
第一,在选择书时很随性,朋友说好就好,销售榜排名靠前就好。没有根据自己真正的需要去选书。这是因为读书缺乏目的性,不知道要抱着怎样的目标去读书,也就不知道该选什么书。有时候跟风买书,甚至买回来一些根本看不懂的经典书。我以前有段时间爱到网上买书,有一回居然买了一本全英文的书,英语勉强过四六级的我只能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等有了孩子,好好培养他从小学英语,将来看得懂这本书,争取不浪费。
第二,读书时不讲究阅读方法,不管什么书,都用同一种方法来读也是读书的误区。
该怎样阅读呢?
我买了本书叫《如何阅读一本书》,它的初版是在1940年的时候,到今天,这本书在亚马逊网络书店依然能排上名。由此可见,这本书是经典之作,但从中,我看到了很多像我这样渴望阅读却不会阅读的人,我们在学校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在学校里天天都在读书,可是从学校毕业了,我们发现自己不会读书了,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只学会了在学校里那种逐字逐句读,记住重点知识的读书方法。就像小文读书那样。
那作为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上的我们该怎样读书呢?我把我的几点想法分享给了小文。
首先,正确的理念可以指导我们有正确的行为。
理念1:读书要有目标性。有了目标,便能根据这个目标去选择书,不会再随性地乱买了;有了目标,在读书方法上就有了选择,不再是一味地用学院式的逐字逐句读的方法;有了目标,就不再为没有记住书中的内容而惭愧了,因为目标的导向性告诉了我们不是所有的书都要求记住。
理念2,读不同的书运用不同的读书方法。书有很多类,读每一类的书目的都不一样,所以阅读方法也相应的要有些调整。如,为了考证而读书就应该整本书通读,逐字逐句去读,着重记住书中的知识点;但若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某个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读书就不应该再要求自己逐字逐句地读书,也不需要记住书中的内容,重要的是能从书中有所启发,与自己的实际经验联系起来;若只是为了怡情、放松,那怎么读都行,快读、慢读、逐字逐句读、跳着读,只要读的过程中自己是享受的,也不必苦恼于自己没记住读过的内容。
有了理念也要有行动。
行动1:尝试着有目的性地读书,读书前先明确读书的目标。如,读完书能够写作输出,或是提升自己的某项能力。
行动2:为了提高我们读书的能力,要勇于尝试新的阅读方法,至于有哪些阅读方法,在谈如何阅读的书中都有介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
某种方法不是万能的,都是在尝试中不断改进的,我们的阅读方法也一样,一边反思,一边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