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1.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对父母、家庭依赖的阶段,严谨有序的学校生活与散漫悠闲的家庭生活相对比,令很多孩子在假期之后会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只不过有的孩子反应比较外显,有的孩子反应比较内隐;有的孩子适应快,有的孩子适应慢。分离焦虑是孩子们比较典型的一种表现。
2.分离焦虑的主要特征是离开家或离开所依附的对象(例如父母亲)时会产生过度的焦虑。发生分离焦虑潜在的因素有很多,第一是心理因素,孩子没有与父母亲建立安全的衣服关系,或是父母过度保护导致孩子无法独立活动,会提高学生分离焦虑的几率。
3.老师们总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但爱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教育智慧甚至是教育情怀的体现。爱孩子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4.爱孩子就需要了解孩子,如何了解孩子?班主任通过可以观察孩子的表现、与孩子平等沟通、经常召开班会等来了解孩子。
5.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
6.让学生快乐地走进教室,有情感上的不接受到心甘情愿,这是一个教师需要动脑思考,进行实践的问题。
体会:
很赞同荣霞老师的观点:1.在开学初的第一个星期要放慢讲课的速度,在课上让同学们说说假期趣事,有意识地和同学们一起讲讲童话故事,看看动画片,用这些故事、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2.用童话中的小道理,启发学生要爱学习,要有毅力,要肯吃苦,要有智慧。3.通过一周润物无声的教育,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明白了的道理,还训练了纪律,为循序渐进的正常学习做好铺垫,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主动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而不是生硬地将学生拉扯到课堂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