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

了解的,不谈论;谈论的,不了解。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世界。

所以人们无从与他亲近,也无从与他疏远;不能让他得利,也不能让他受害;无法使他高贵,也无法使他卑贱。因此他受到天下人重视。

解读

老子在这一章阐明的主题是:大道至简,大智若愚。得道者只要谦卑虚静,平常而无为,就能超脱一切二元对立,就为天下人所重视。

具有智慧者不会夸夸其谈;说长道短者缺乏智慧。堵塞沟通外界知识的通道,关闭传递知识的门窗,挫掉自己的锋芒,解脱自己的纷扰,隐藏自己的光彩,虽融入尘垢且不被尘垢所缚,这就是微妙的玄同。

第三句老子用了六个“不可得”深刻阐明了,“道”得而无得,无得而得之妙理。对于修道成就者来说,像亲疏、利害、贵贱、得失、美丑等有为的概念,已经不会对它造成影响了。真因为如此,他才会受到大众的敬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