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心理学》在序言中说,本书在编纂的过程中特地做了一些能够帮助大家找到知识间联系的设计和安排,以提高学生的效果。它实际是指本书内容呈现出这样的方式:
①核心概念。本书每一章都有一些重要组成部分,而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是围绕一个核心概念来组织和展开。比如,在“记忆”这一章里有4个核心概念,其中的一个是这么说的:人类的记忆是一个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读取的信息处理系统。当你阅读本书的时候,如果能把相关章节的核心概念一直记在心里,那么学习和记忆新的相关术语和知识就会变得容易,以后回想这些知识也会更方便。
②关键问题。每一个核心概念都是由一个关键问题引出的,这个问题也就是这一部分的主要标题。比如,“记忆”这一章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记忆为何有时会辜负我们?”这些问题能够帮助你预习本章或这一部分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即核心概念。实际上,核心概念往往会这些问题提供了简单的答案。你可以把这些问题想像成为你照亮前方路程的灯光。如果你想询问自己正在学习什么知识,这些关键问题也能给你相应的指引。
③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和生活往往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各章的每一部分都会向大家展示相关知识和现实生活的一些联系。正是由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够直接运用到生活中去,心理学才应得如此诱人。
阅读时,能够把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得到一个整体的认识,就说明阅读的水平达到可以形成“篇章布局”的层次。把这种知识间联系的设计和安排,或内容呈现的方式,姑且称之为“结构”。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结构”,其基础就是“核心概念”,读一本书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表面文字叙述的“关键问题”得到其“核心概念”。有些书把“核心概念”隐藏得很深,读起来就很费劲。
《苏菲的世界》的结构有相似之处。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阐述一个基本的哲学概念,它就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呈现方式也是先有一个神秘人送一个装着出示几个生活中会碰到的简单问题的信封给苏菲,让苏菲思考,接下来写哲学家与苏菲的对话来揭示问题的答案,也就是那个哲学概念。
这次,信装在一个白色的小信封里。苏菲上楼回房后,看到信纸上写了三个新的问题:
万事万物是否由一种基本的物质组成?
水能变成酒吗?
泥土与水何以能制造出一只活生生的青蛙?
而这三个问题恰恰是自然派哲学家的对世界本源的根本思考。自然派哲学家最早的希腊哲学家有时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因为他们关切的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与变化。
当然,一堂语文课上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应该有着类似的结构。课文是没有明确告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这个内容要老师来选择和确定。一节课只应解决一个语文的核心问题,或知识点,或学习方法,或对应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是由老师的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确定下来的;教学实施时,把这个核心概念,转化为也只设计一个关键问题或中心问题或实践活动,再确定实施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