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早上,气氛和谐,儿子边吃早饭,边跟我说他们学校的事。
他同届不同班的1个同学,年初很不幸地一家人都感染了新冠,现在虽已痊愈,学校却不敢接收他上学,只能在家上网课,据说本地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
我说,可惜了这个孩子,他的前途,以后或许都会受影响了。
儿子说,他应该去武汉上学。
我很奇怪,问:为什么?
他说,武汉是新冠疫情发源地,他爷爷也是从武汉回来,感染到的新冠,所以,我觉得武汉应该担起这个责任,他们的上学问题,武汉应该解决啊。
我听了,马上觉得这是天方夜谭,怎么可能!
于是马上否定他,他凭什么去武汉?武汉怎么接收他?现在的社会,入学都跟户口、房子挂钩,要么人才引进,要么亲戚关系投靠,他武汉有亲戚吗?他怎么去?
儿子很生气,反驳:你总是那么功利,说什么就只想到钱、房子、户口,难道这个社会所有事情都这样吗?上学不都是划片区入学的吗?
我说是啊,那划片区的依据是什么?不就是户口、房子吗。上海、北京,即使户口房子都有,还得摇号;我们这个小城市,想上学,也必须得有户口房子,否则也上不了啊,那武汉,一定也差不多的吧。
儿子还是不甘心,说那特殊情况,不就特殊处理吗?武汉出了那么大事,他不应该为他们负责吗?
那个瞬间,我突然察觉,我一再地证明自己的强大与正确,拼命打击否定他的看法、想法,即使最后证明是我对了,那又有什么意义?更何况,有时候,我想的,并不一定准确。
于是我缓和了态度,给了他一个台阶,我说我看到的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或许再过一二十年,到你们那个时代,人口不再那么多,到时一切可能会变,也许就不需要房子、户口这些了。
……
送完孩子,我陷入沉思:我似乎总是以我的所谓“博学”、“见识”,来打击他,来证明我对他错。
可是,曾仕强先生讲解易经,说到“否”卦与“泰”卦,说到君子与小人,他说当我们自认为是君子,想要把小人都消灭掉时,这个君子,他就已经是小人了。
道德经中,老子也认为,所有美丑、善恶、高下等等对立的事物,都可能相互转化、相互统一。
更何况,对错的标准,本来没有绝对。现在对的,过去未来未必都对;现在错的,以后或许就对了,我又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于,让孩子接受我对他错呢?
回顾与儿子十几年的相处,我发现我无数次地否定打击他,我自以为是在教他育他,其实却犯了很多错。
作为老母亲,我现在的想法是,即使孩子再天马行空、再荒谬无比的想法,一定要第一时间觉察到,并对他的好奇心,给予鼓励、肯定;
一定不要立即否定、轻视甚至嘲笑他,要先肯定,再寻找合适的机会,解释、证明,让他自己体会、领悟,事实真相原来如此。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要用什么方法,既能让孩子明白事实,又能不破坏他的好奇心、自信心?
其实不管怎么样,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大人的姿态,居高临下、粗暴简单告诉他,1+1就等于2,没什么道理,你只要记住就行了。
又或者你就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甚至我们总是为了他的成绩,为了他的进步,想尽办法,要他接受一切已经被我们证明的“真理”,只为他能够无限接近考试100分。
现在想来,这些并不科学,也不客观,最好的办法,是带上耐心、细心,跟孩子一起讨论,一起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觉悟。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
如果,他总是会有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
如果,他常常会有错误的认知、行为,
你首先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去鼓励他、肯定他,不要急着告诉他对与错,
要试着问一问他,为什么这样想,了解他背后的思考过程,帮他一起整理、延伸,让他用自己方法、头脑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和本质。
这是我的反省与觉察,写出来,希望看到的老母亲们,能够避免我曾经在儿子身上犯过的错。
要知道,做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3年前,其次是现在。
大家好,本文由拂尘记原创,写日常感悟,聊亲子日常,拂生活尘埃,感人间之爱。欢迎关注,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