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许多人终其一生的梦想。
只有我们真正的拿起书,迈开脚步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相得益彰的两件事。
读书就是启迪蒙昧,把人从最初的蒙昧状态解脱出来。
最初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都是帮助人解决这个问题。教科书是我们读书中最应该精雕细刻的那一部分,但是它毕竟比较简洁,只是一个骨架在那里,更多的血肉就需要我们靠更多的课外阅读来解决,读万卷书,更多的是指我们的课外阅读。
通过这些阅读,能够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大的世界面前,能引起我们好奇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微小的细节,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这一个细节,可能就因为这样一个细节的存在,而产生改变我们人生的巨大动力。
我们不要限制对任何一件事情的好奇,每一种好奇,只要运用的好,都会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这段旅程也许会有多种形式,包括重新翻起一本相关的书,寻找与之相关的一个图片,做与其相关的一件事,绘制与之相关的一幅图画,记录与之相关的一段日记,直至与之相关的一段旅程。
所以说读书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最好的相处方式,因为读书,我们慢慢的了解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并有了探寻这个世界的想法。
这个时候我们走进这个世界,就和最初的懵懂完全不一样,懵懂的时候,其实我们走出去也不知道该看些什么,该了解些什么?所有的美好也许会和我们擦肩而过。
但是有了读书,就会不一样,因为我们之所见,都是我们似曾相识。当我们走近它的时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这个我听说过,这个我曾在书本上见过,那种兴奋是无以言表的。
同时我们走出去,由书本中的二维空间,变成了真正世界中的三维空间,他的许多美、许多生动是书本不能够完全代替的。
在学习地理和历史的时候,许多的知识需要背诵,那时候感觉这个是最难的,也觉得是最为枯燥的一件事情,因为对需要背诵的内容,我们都从来没有亲身体验过,完全的需要我们死记硬背,确实痛苦。
生在沈阳的我们常常感叹:在我们这里,一年四季,简直就要化为冬夏两个季节了。还没有从春花浪漫中回过味来,就已经迎来了酷日炎炎的夏季。春秋风景很美,却常常遭遇大风的侵袭。
夏天,晒得要命,冬天是冻的要命。因为我们是亲身感受,所以对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征不难理解。
如果我们那是足够的幸运,走更远的路。那么所有的相关的气候特征,就会一目了然。在沈阳也会有许多南方的孩子,对于南方的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应该是不难理解。
走出去不但对气候会有所了解,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些东西就会随着你的感受,留在你的记忆中,不再需要你额外的记忆,同时对动植物的分布,以及各种矿产资源,也会一目了然。
因为了解更多的知识。当我们到一个地区,发现更多的或体验更多的自然现象的时候,就不会轻易的抱怨和沮丧。在德黑兰这种半干旱气候地区,就不会因为嘴唇爆皮,而思虑是不是上火了。冬季去法国就不会抱怨,为什么永远看不到太阳,夏季到西安,也能够接受路面烫脚的感受。
阅读和行走相得益彰的美妙,只有真正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并且去实现的人,才会有所感受。
在没有充分知识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万里路,也不过是邮差而已。
观看自然的风光,需要有地理知识做铺垫;观看人文景观,需要有历史知识做铺垫。
没有读书的加持,你永远体会不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没有读书的引导,你也不会有勇气历尽千辛万苦,只为看一眼“大漠孤烟直”的浩瀚。
因为读书,所以我们可以用诗人的眼睛看万象,用诗人的耳朵听万籁。花草树木的多姿,百鸟的鸣啭因为有了阅读,让我们有福领略。
读书和行走都是我们最好的经历,经历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提升我们人生的维度。正像马丁所言:趁年轻,多读书,多游历,多交往,经历得越少,人越会对环境不满意,消极的认为是环境制约了自己的发展,见识越多的人,越对自己不满意,懂得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反而能做出一些事的。
每一次的读书和旅行,都是对生活的拯救。它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人生,就是一场充满成长的探险之旅,一切发生在过程中的事件,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任何事情都存在更深层次的意义。
所以每一场经历,都将化为养分,滋润我们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