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生活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有将近2亿的单身成年人,将近8000万人正在独居;
在全国一人户的家庭样本统计中,20-34岁的独居家庭占比达到38%。
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自愿选择独居的,他们喜欢自己主宰生活的掌控感。
独居的好处在于,不必没话找话,不必迁就别人,只要进了自己的小窝,能哭、能闹、能大笑。
于爱自由的人而言,独居是一个很好且上瘾的选择。
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居室、喵星人、DIY的手账本、墙壁,作为一人落脚点,既安稳又惬意。
可以在晚22:00开启宵夜之旅,可以在周末睡到自然醒,可以刷想看的剧,可以体验生活的主动权落到自己手里的感觉。
独居青年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大多数是离家以后开始一个人在另一座城市生活。
就这个话题,我采访了身边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彩的独居生活。
#小V,一个工作后不和爸妈同住的女孩
小V爸妈家在北京,但她打着“离公司近”的旗号,在公司附近租了房。
对她而言,独居生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没有孤独,也没有很有趣。
每个周末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外卖、刷手机、追剧和睡觉。
渐渐失去约束而变得没有自律性,心中的空虚感油然而生。
不想因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悔恨,没多久她就开始改变懒散的状态。
第一次为自己做一顿简单的晚餐;
第一次为自己的房间安排几盆绿植;
第一次坐在布置好的小屋中,捧起一本书...
她尽力在把生活装点得更有乐趣。
独居是她的成年礼,而她是我眼中的“迪士尼公主”。
#小杰,一个刚毕业的北漂
小杰笑着说:“既然选择了独居,我当然要当个【快乐独居族】”。
吃饱穿暖能睡,自由发呆能冥想,是他觉得最舒服的状态。
独居的生活就是和自己打交道,花多一点时间与自己相处,更容易了解自己,而且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独居不是自我的表现,也不是退离人群的征兆,有时候只是希望自己的生活不被别人打扰。
日常,他会离开自己的“陋室”去家附近的咖啡馆坐坐,也会约上朋友一起聚聚,换个地方接收更多的信息。
最重要的是,独居生活让他在直面内心的至暗时刻时,学会了独自承受。
大学毕业前,有什么烦心事他第一时间和爸妈倾诉、抱怨。
但是现在不会了,因为独居收走了他的“玻璃心”,他觉得没那么多值得倾诉、抱怨的点了。
一个人面对了很多以后,内心就会一点点变得强大而成熟。
#小溪,孤独症患者
小溪被朋友们叫做“胆小鬼”,起初选择独居生活与她而言是件可怕的事情。
但是渐渐发现独居后,情绪很低落时,自己没有原来那么爱哭了。
因为人的情绪在亲人、朋友面前是容易被放大的。比如,小时候自己摔倒了,本来没什么事儿,但抬头看见不远处的妈妈,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在每个失眠的夜里,也不用顾忌身边的人。
睡不着就直接爬起来,拉开厚重的窗帘,看着微弱的月光从窗台爬进房间,与宁静又散漫的夜晚交谈,失眠竟也没那么可怕了。
这些看似独自挣扎的时刻,实则为生命注入了“洪荒之力”。
“一个人住,但不是一个人活”,这是对独居生活最好的阐释。
独居的人并没有孤僻的性格,也不是逃避生活,更不缺少朋友。
想聚会时,便喊上三五好友在这片自由的土地肆意撒欢儿。
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很好,一群人的时光也不错。
世人万千,有人喜欢抱团,有人喜欢独处。
唯有自由是大家共同追寻的东西。
何为自由,即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开心就好。
看着大家的独居生活,我只能说一句:“独居一时爽,一直独居一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