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音频
中国制造的蜕变之路
昨天我们聊了中国制造的第一个出路——简单制造业的海外迁移,要把简单制造业的标签,改成南亚制造、非洲制造、南美制造,要摆脱中国制造的低端形象。同时我们要给中国制造贴上两个全新的标签——一个是干过日本、德国的精工制造的标签,一个是干过美国的、富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标签,这两个标签,就是中国制造的另一个突破方向。
先给新加入的听众做一个概念普及,科技,要分基础科技与应用技术两个层次,打个比方,燃油发动机的出现,算是一个基础科技的突破,但后来的电喷技术、机械增压、涡轮增压,这些都是改良式的应用技术突破。
至今为止,我们经历过的基础科技的突破,并不密集,所以很多人分不清楚这两个概念。说白了,基础科技的突破,都是那些我们没有见过的新物种,应用技术的突破,都是现有物种的改进。目前,在人工智能、生物、基因、新能源、新材料等等领域,正在孕育着大量的基础科技突破,都是我们之前的生活中都没有出现过的。
方向之一:精工制造
好,概念普及了,我们先看下中国制造的另一个突破方向,精工制造。
这是一个应用技术领域,里边的创新大多是改良性的创新。在这个领域,山寨方法论,事实证明,完全可以胜任,让中国在这个领域崛起、为中国制造贴上精工标签,完全没问题。
就看去年的日本马桶,这才过多长时间,现在出去看看国内品牌的马桶,完全可以与日本品牌媲美,大家不用跑到日本去买了。这种事情,可以说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几乎天天都发生。这就说明什么?在这条路上,山寨,是最有效的途径。在日本、德国,干这种应用技术工作的,都是专业工程师,而中国,都是在实践中、在山寨中成长的那些普通工程师,如今完全可以跟德国与日本的专业工程师平起平坐了,坐在一起讨论专业领域,毫不逊色。
所以,德国工业展,好多德国企业,一看到我们中国人,第一个防的就是不让你拍照,因为我们现在牛X到拍个照,也能回来山寨出来的程度了。
方向之二:创新科技
但是,在颠覆性的科技创新领域,这条路就行不通了。山寨之所以在应用技术领域行得通,是因为我们在这些领域已经积累了十年、二十年的产业经验了,底层的基础科技大家都一样,但到了颠覆性科技创新领域,一、我们没有产业经验,二、我们不懂他的底层科技。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先引入。还好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最庞大的制造业,那些基础科技创新企业,肯要我们的钱,邻居家印度也想要拿钱去引入,说印度是将来最大的全球市场,但人家美国企业也不傻啊,印度的基础建设,就因为土地私有制,砸再多的钱,短时间内也解决不了,所以就是不要印度的钱,人家只要印度人打工就可以了。
那我们,不花这个钱,自己干出一套科技创新的产业链行不行?毕竟通过投资的方式去引入这些科技,只能占人家小股东的地位,不甘心嘛——那我在这里明确的告诉大家,现在还不行,颠覆性的科技创新,这东西不是有钱就能搞出来的,创新这东西,更多的靠的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体系,以及整个资本市场的支持。这一点我们在前几期讲大教育产业的时候反复强调过。这是一个十年、甚至更长的一个历程。
那我们不走这条路行不行?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非走不可。
先看国家,简单制造业,国家其实也不想迁移出去啊,绑定了两亿产业工人的简单制造业迁移出去了,这些工人怎么办?但不迁移出去,难道要等东南亚、印度、南美、非洲这些地区自己搞起来么?门槛太低了,到时候人家自己搞起来了,真没我们什么事情了,所以,简单制造业,再艰难也要走出去。
那你可以说精工制造业,我们现在也在加快形成中,干嘛一定要基础科技的创新呢?精工制造业,再怎么精良也是应用技术领域,当基础科技发生颠覆的时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举个例子,即将普及的无限充电技术,要倒闭多少家中国变压器公司、我们购买的笔记本、家电、电动车,又要交多少专利费出去?而人家技术创新的企业,仅仅是一个70人的规模,还用我们的专利费去养他们成千上万的股民。再看电动汽车行业,为什么迟迟不能大面积普及?大家都在等一个全新的储能技术,一个十分钟之内完成几百公里储能的技术,一旦出来,顷刻间改写整个行业。那又得多少家发动机相关的企业要倒闭?发动机做的再怎么精良,也是螳臂当车,何况我们还造不出像样的发动机。
听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多少体会到了什么叫创新科技?
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精工制造,应用技术,虽然利润处于下游、比不上创新科技,但他的规模占绝对比例,养活着大部分的产业工人,利润比例也会随着时间逐步上升。所以,精工制造是肯定要的,并且一定要干过日本、德国,我们要养活的人,太多了。
但是,别忽视了基础科技的创新,这个才是产业真正的主导权,并且,是一个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领域。
我们接着看企业,企业的选择,肯定比国家的选择多多了,
你可以像李嘉诚那样,选择购买英国的基础设施,只是,想要那样睡着也赚钱的人太多了,相比之下可购买的基础设施又没那么多。你也可以选择迁移简单制造业到海外,仍然会有不错的利润,只是前面也讲过,门槛太低了。你也可以抱着你现在的精工制造,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倒闭。
如果你想要把握未来、你想要掌控你那个领域的话语权,最好的选择,仍然是去入股那些创新科技企业,先引入,等我们的教育体系也能培育出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到时候再创建自己的团队。
好,时间又超了,非常抱歉,本期内容又没讲完,我们,下期继续聊转型的代价,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必须要做好为转型付出代价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