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回国与否,相信是很多留学生临近毕业时的一大苦恼。去留本无对错,只是太多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曾经的我因创业而回国,因创业失败而求职。一入职场,就如搭上了一辆疾驰不停地列车,来不及停下脚步欣赏沿途的美景。
但写一篇文章来记录归国后的心路历程,也早就像一颗种子,在内心深处发了芽。1年太短,5年太长;3年过往,正当澎湃…
一、我为什么选择回国: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2015年9月,完成在加州伯克利分校的交换生项目后,我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去巴黎完成硕士毕业实习项目,一个是回国创业。
巴黎,欧洲;旧金山校园,美国。这些曾经如梦境一般的名词,曾吸引我苦读无数个日夜,只为在最美好的岁月,沁润知识与文化的洗礼。确实,在法国、美国留学的时光,恐怕会是我这辈子最难忘最惬意的日子了。但是,这里慵懒的生活节奏、缺乏想象空间与激情的工作氛围,实在让人感到一种成长的无力感。
而那时,正值国内互联网创业潮,中关村3W咖啡、天使投资人、商业计划书、大学生创业,有关这些词汇的热血文章无一不像一封封家书,在召唤着我早日收拾行囊,归国挥洒青春。
我始终坚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追逐不同的人生诉求。在该求学的年纪,去最好的校园浸染最纯粹的知识;在该享受青春年华的日子,去底蕴厚重的城市拥抱多样的文化。
始终遵循内心真实的声音,在青葱岁月本应成熟的季节,大胆的走出校园的舒适区,去拼、去闯、去试错,向一成不变的校园生活say goodbye!
那一年9月,我毅然买了一张SFO-CTU的单程机票。
二、从创业失败,到春季招聘
泡沫破灭 创业失败
2015年互联网创业潮顶峰,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一个好的创始团队,就可以拿到天使投资人一笔不错的种子资金。回国后,我和几位国内时尚圈的资深从业者,辗转于上海国际时装周和各大秀场,探索将传统线下秀场订货模式搬到手机APP端的商业模式。
我们在咖啡馆修订了无数版商业计划书;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见了很多投资人,机构的、私人的、企业的。在那段没有收入,只有单方面投入的日子里,时间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毅力与财力。
但即便苦涩,时间却从不稍作停留。2015年底,互联网投资的泡沫,破灭了。一位美籍华人投资人拿着我们最新版的商业计划书,在上海外滩的一家咖啡馆里对我们说,如果这是在1年前,我肯定就投了。但现在是2016年,没人愿意投没有Demo,没有运营数据的一纸商业计划书了。
这一席话,可能成了压倒我们这支年轻的创业团队的最后一根稻草。
珍惜你的应届毕业生的身份
创业不成,这段经历却无疑成为了我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基于这段经历所写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也成为了法国课堂极具中国市场特色的生动案例。
2016年初,搁置创业,重归职业经理人道路,成为我认清现实后的一大重要决定。按照法国研究生学位的颁布时间,我还拥有半年的应届毕业生身份。在国内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这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因为那些有人才储备培养计划的优秀企业,只会把最好的职位机会留给最有培养潜力的应届生。他们愿意为高潜质的应届生支付高昂的试错成本、漫长的培养成本。
我在法国和美国,都接受过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再结合国内的就业制度,我一开始就定下了定投朝阳行业领军企业管培生职位的策略。
为了有的放矢,结合自身能力与兴趣,我决定只投销售、运营、市场、咨询类的岗位。针对每一个岗位,做好足够的背景调查后,拟写与职位需求匹配度最高的的简历内容,挑选职位发布的中段时间投递。
从1月开始投递简历,针对性的投递了不到10封简历,其中7封有答复,京东、欧莱雅走到终面;当然,最后一封就走到了后来的工作offer啦。不过,前后三个月的6轮面试,也着实把人折腾的够呛。
三、管培生,经历比薪资重要
很多职场文章都在说,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台和经历最重要,他们决定了你以后的成长速度。
亲身经历后的事实,确实如此。
首先平台决定了你在一个行业里,能最快、最直接、最低成本接触到的资源的真实度和有效度。而你所能接触到的这些有形、无形的平台资源,都将在后来你要跳槽或转型时,成为你背后强有力的品牌与信用背书。
其次在这样平台里的经历,体系化的管理制度、科学化的分工、专业的行事风格、成熟的企业文化,都会在潜意识里慢慢塑造你自己的做事风格。只不过在职场里,人们称作:职业素养。
而管培生计划,不论是企业希望培养未来中层干部也好、完成社会使命以提升企业形象也好,他们都将为自己千挑万选出来的管培生提供货真价实的培训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1、公司所有主要职能部门的讲解和轮岗,帮助管培生全面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和行业资源;
2、一个为期数月甚至一两年的企业内部定制化职业生涯规划,用于帮助管培生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打造专业的职业素养,并进而挖掘自身天赋和兴趣,在后期选择进一步的岗位发展方向。
所有这些企业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精力、财力和时间打造的培训计划,最终都将成为管培生综合职业素养里的一部分。而这一点,是很多中小企业所不能启及的。
第一份工作的起薪,将决定你需要多少次晋升或跳槽,才能拿到高薪
2016年中的时候,我正式入职了,距离回国不到1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创业到就职的赛道转换。管培生有6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间底薪6k,前三个月没有额外福利补贴。这种6k低薪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半年后的转正,才随着职级的调整,有了30%的提升,加上其他各类补贴,薪酬来到了10k的样子。
其实就30%这个提薪比例来说,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涨幅了,但是奈何6k的基数,实在是太低了。1.8k的涨幅,对于住在大城市里想要经济独立的我们来说,真的寥胜于无。
而这种过低的薪酬基数,对于薪酬的涨幅,还将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不留余力的拖后腿。
毕竟,企业内部每年一次的评级调薪只有8%-15%;来之不易的职位晋升才有30%左右的涨幅。而如果时机成熟,跳槽成功,要想获得35%的涨薪,那也将有一场跟HR的薪酬博弈。
当然,破格录用,跳级提拔的另当别论。但我相信那需要企业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老板具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魄力;还有最重要的,你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四、忘我的一年,明天的你总会感谢今天如此努力的自己
担任正式区域管理工作的状态与试用期时的状态真是有天壤之别。现在回想起来,能够在正式工作状态中迅速转换角色,承担指标,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掉链子,试用期那半年的系统化培训,真的十分重要。
每周跟随不同的同事飞往全国不同的城市跟随拜访学习,一边了解了全国的业务模式,一边利用固定飞机上的离线时间读完了10几本书;就这样习惯了高频出差的工作方式和碎片化时间管理的技巧。
每周写周报告,每月写月报告,每季度写季度总结,半年足以逼迫一个人养成良好的工作复盘习惯,总结得失,勿忘初心。
第一份工作,养成好的工作习惯至关重要
正式接管区域工作后的2017全年,我出差了255天,飞行了150趟,光荣地成为各大国际酒店和主流航空公司的白金级会员。这些数字的背后,有太多不易和坚持。
而更加值得mark给自己的,应该还是在那一年日积月累后形成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标准。
1、今日事今日毕。周工作计划+每日工作清单法,帮助我在白天到经销商端做拜访,晚上处理30+邮件的工作负荷下,有条不紊的处理好销售管理工作和Paperwork。
2、强迫症式的完美主义。不论是word工作总结、excel数据分析,还是ppt业务汇报,我都将对细节的关注点缩小到标点符号的对错、色彩的统一、线条的协调。这也使得我在承担全国年度业务汇报PPT开篇内容时,敢用2天时间精炼3页内容,赢得众人认可。
3、持续学习。在职场里,没有“因为我不会做,所以我不做”这样的说法。因为每个人要轮流主持一次季度的区域经销商大会和半年全国经销商大会,我就利用试用期,自动请缨去各个区域协助承办经销商会议。从酒店预订、人员邀约;主题拟定、视屏录制、背景制作;到现场布置、会议主持、游戏互动、晚宴颁奖。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我都亲身参与、亲手协助,并写下几千字的会议管理总结。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会议安排我用Photoshop根据会议主题设计会议展板,我二话不说应承下来。当天买了一本Photoshop的书,在mac上安装了软件,啃了1个通宵+2个白天,硬碰硬的从零基础小白,变成了初级小能手。
4、碎片化的时间管理。即便每周都要出差,即便每个白天都在外奔波,每个晚上都有paperwork,但我还是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和周末时间,将之前留学时写了两年的书稿进行了截稿,并通过尝试各种途径,最终在2017年10月于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了我自己的个人书籍,完成了三年前在人大校园的梦想。
那一年,我几乎没有周末,但是,一切又都似乎是那么的值得。
恰好也在差不多同时间,我迎来了作为管培生计划的第一次升职,薪酬涨幅30%,来到了不到8k。由于其他各项福利只是微调,所以其实相比之前,每月其实只多了2k多。
第一份工作低薪的魔咒,再次奏响了它的胜利号角。
五、跳槽,做飞机上的螺丝钉,还是做汽车的发动机?
行业在资本的冲击下,迅速分化,从一家独大的时代,到三足鼎立的确立,再到群雄逐鹿的混战之势。这一切,都发生在我这短短两年的入行经历里。
有时候,我想,或许这就是我当初执着的想要尽快回国的呐喊吧。
中国的互联网时代,正以全球任何国家都无以企及的速度和动力,在推动着一个个行业的更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市场得到了培育,行业从业者也得到了历练,进而他们培育了更加聪明的消费者。那些快速学习、拼命奔跑,赶上了这股浪潮的人,都或多或少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或许,只有在中国,才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见证一个行业的交替。这一次,我庆幸,我是参与这次浪潮中的一员。
时机到了、瓶颈到了,是时候拿起从大平台上学到的技能,勇敢迈出这一步,和团队一起,去拥抱变革。
这一次,不出所料,仍难逃初始底薪的魔咒,在之前税前package基础之上涨幅30%多之后,满打满算,月薪艰难的突破了20k。
六、升职:我自己的高标准,就是我的核心竞争力
新的平台,新的业务、新的岗位,新的开始。
感谢上一份工作让自己历练出的单兵作战能力,让我能够在全新的业务模式下迅速独当一面。
感谢这一份工作再次让自己证明了快速学习的能力,从原来的区域销售,从容的在IT项目、教案编辑和销售培训师等角色间直接切换。
应该说,在一个创业型组织,只有不断创造价值,才是最好的证明自己的方式吧。
在即将到来的调岗调薪季,新的涨幅将把月薪助推到30k的水平。
一切,才刚刚开始。
归国3年,正当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