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有好多东西真的是要细细的品味才能尝出些许味道。
一斗FVF在养草一年后偶然一尝发现满口香腻,必须用海泡石小口径斗才能尝出。
一只普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雪茄在后三分之一段每抽一口都散发异常甜味,抽到微醺也不舍得丢弃。
最近慢慢听得惯爵士和雷鬼了,不过现在还基本处于盲目乱听的阶段,估计要想真正听出门道,就要下功夫像听古典乐一样系统的去听吧,不过在休息的时候听一听这些自由轻快的音乐不用多想什么也是十分开心舒坦呀。最近实在太闲,看完了几本书,都可以简单说说。
《白夜行》
东野圭吾的笔法在这本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两条线同时进展,看似无关,最后交织在一起,虽然基本已经猜到结局,但是读到最后还是会唏嘘。看了一下豆瓣的评论,很多人认为这本书本身就是爱情小说,甚至有不少人同情甚至向往男女主人公的遭遇和爱情,这令我实在费解。西本雪穗和桐原亮司的童年都是黑暗和布满阴霾的,这确实不假,但一切的一切并不能成为罪恶的理由。恐惧,深度的恐惧,对于看猎奇不会害怕只会饿的我来说,还是蛮恐惧这些。
《霍乱时期的爱情》
太大了。这本书拥有爱情的全部:初恋,一见钟情,一生的等待,肉体的渴望,灵与肉分开来的爱情,五十年埋藏在心底的一团火焰。但是大部分读者也许会忽略一些东西:历史时期和背景。《百年孤独》的大构架是中美洲七代人的故事,一个伟大家族的兴衰映射一片大陆的发展,《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有这样的构架,刚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每个夜晚闭上眼睛,眼前就是拉丁美洲风格的矮矮的建筑,狭窄的街道,穷人在路边行走,马车在城市中穿行。优秀的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脱离时代,它可以反映一个时代,解读一个时代,甚至超越一个时代。这两部作品都做到了。
《D阪杀人事件》
江户川乱步先生的本格推理小说,优秀,但是笔法毕竟还是受到了时代的限制。推理小说阅读的并不是很多,当然,柯南似乎看了不少…一直对福尔摩斯没有那么大感觉的原因应该是觉得福尔摩斯是文笔更加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而不是纯粹的推理。大学时候读埃勒里奎因的“X、Y、Z的悲剧”觉得很是精彩,现在只记得只言片语。一切一切的推理小说感觉都没有当初读《无人生还》和《东方快车谋杀案》时那样的震撼。看来即使纯粹的推理,依旧要闪耀人性的光辉。
《茶馆》
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喝酒的时候,和王子殿下聊《百年孤独》,我说这是一部反映一片大陆处于巨变之时的一大段历史的恢弘故事。他问中国有没有这样一段历史也这样恢弘可以写一写,想了想:必然是中国近代史啊,比《百年孤独》可壮阔多了。他又问,有没有一部作品反映一下的呢,想了半天,除了《走向共和》电视剧,没想起来啥。酒醒了,终于想起来了:《茶馆》。但是话剧终究是话剧,只能截取侧面,《茶馆》现在读起来依旧很是感动,但是略显单薄。
《红拂夜奔》
听万能青年旅店的《秦皇岛》,也许是王小波的十万只金喇叭齐鸣唤醒了患有抑郁症的董二千先生。“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数学家耍起流氓是可怕的,数学家作为一个段子手也是可怕的。但是死亡和无性、无智、无趣的生活相比,也不知哪一个更可怕。
真正读书要是只想看看而已,那就怎么读都可以,地铁上读一段,飞机上读一点,用零零散散的时间读完一本书是一种好的选择,毕竟很少有人有大段大段的时间去读书,读书就应该抽空读。但是,如果真的像读懂一本书,读透一本书,读一遍书和紧紧抽时间拼凑读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静下心来做好读书笔记。当然,这不适用所有的书,有些小说确实读一遍即可,这种方法适用于现在正在读的《西方哲学史》。正在听的是Chopin Etudes-Lang Lang。郎朗的这首Grande Valse Brillante Op. 18, No. 1 in E-Flat Major 弹的大气中正,感情饱满,真无愧为现今最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之一,波士顿500刀的一张票我也是记得的。我听过鲁宾斯坦,霍洛维茨,里赫特,米开朗杰利,当然还有最爱的古尔德,但依旧不明白现代人的厚古薄今。郎朗不一定会拥有以上这几位的成就,但是在当今必然首屈一指。不是没有好的音乐,不是没有好的声音,是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应该有所提高了。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