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一名老师,这是她上课的常态:
“同学们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开始吧”。讲完之后,同学们面面相觑,沉默不语。“大家都说一说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呀。”这时才有少数几个同学小声地讨论着。这样的讨论往往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起到讨论的作用,
B也是一名老师,这是她上课的常态:
“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今天我们用‘音乐讨论法‘。”话音未落,同学们就开始兴奋起来,有步骤地迅速地进入到讨论状态。这样的讨论轻松有趣,同学们也在激烈的讨论中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激发出了更多新颖奇特的想法。
A和B课堂上的讨论,哪一种更吸引人,更有成效,已经不言而喻了。其实A是我,B也是我。曾经,我深深地苦恼于课堂上学生们讨论时死气沉沉的状态,不知道该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也试着用各种奖励机制来激发他们多多参与讨论、发言,可是都收效甚微。一切的改变,就从看到《如何讨论》这本书开始。我尝试把书中的讨论方法运用到课堂中来,就有了后来B的课堂上的这样的状态。
其实现代社会,讨论无处不在,公司或团队小组开会、课堂、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家庭决策……都需要每个成员参与讨论。但现实是:会议冗长乏味,无法达成开会目的;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沉默不语,或整体混乱无序毫无成效;家庭讨论时,强势者咄咄逼人,话题一点就着,弱势者情绪失控,最后不欢而散……所有人都不想遇到这样的情形。
避免上述情况,你需要有效的方法和资源,在主持会议,课堂教学,家庭讨论等场景,激发成员参与讨论,跳出思维模式,创造活力,并营造达成一致的氛围,最终实现讨论目的。《如何讨论》就是这样的一本方法指南,它是美国公认的经典讨论书。这本书里列举了50条适用于不同场景、不同目的的讨论方法。小到课堂教学,家庭决策,同学聚会,大到员工培训,团队讨论,中高层会议等,可以引导你改善讨论的过程,让讨论更有成效。详细地阐述了每种讨论方法要达成的目的,适用的场景,具体的步骤,优势以及注意事项。
《如何讨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蒂芬﹒布鲁克菲尔德和史蒂芬﹒普莱斯基尔。布鲁克菲尔德曾在哈佛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入选国际成人教育名人堂。已经出版了17部关于学习教学和批判性思维的著作。他的作品,八次荣获杰出文献奖。
而普莱斯基尔是美国斯塔顿顿岛瓦格纳尔学院名誉教授,他致力于推动讨论式教学方法,并在支持学生参与讨论活动和学生领导力培养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如何讨论》就是布鲁克菲尔德在几十年与高校、企业、军队、社区、医疗保健机构、监狱、工会、非营利组织等合作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实操方法。书中把50条讨论方法分为十个大类,每个大类有十个方法,且只适用于一个特定目的,这十大类分别是:
1、新团队开展讨论的10大方法;
2、提出有效问题的10大方法;
3、积极倾听的10大方法;
4、不必发言便可进行讨论的10大方法;
5、走出舒适地带的10大方法;
6、针对书面材料进行讨论的10大方;
7、让讨论民主化的10大方法;
8、小组讨论,过渡到大组讨论的10大方法;
9、增强团队凝聚力的10大方法;
10、决策性讨论的10大方法。
这样分类,也就意味着,你不必通览全书,就能选取一个合适的方法,也不必按顺序依次阅读每一个方法,你可以从以上的十个类型中选择最适合你的那一类,开始读。
这十大类中,有一些方法是可以适用好几种情形的,堪称“万能讨论法”。比如“各抒己见”法。
各抒己见
各抒己见,是一种小组练习,4到6个组员为一组,这种练习旨在保证课堂会议,员工培训研讨会或其他任何小组活动的参与者,从一开始就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适用场景:
1、在课堂会议培训或研讨会活动的初级阶段;
2、适用于不熟悉讨论过程的小组。
操作步骤:
1、给每个人两分钟时间,安静地思考,强调这两分钟内要保持安静,并确保每个人都遵守这一规则;
2、两分钟之后,请大家分组讨论,五人一组;
3、小组成员依次陈述自己的思考,要求大家将发言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之内。并且其他人不得打断或干扰,即使是赞赏性的表达,也是不允许的;
4,自由对话的阶段。要求围绕前面陈述的内容展开讨论。
优点:
1、最初有两分钟时间进行安静的思考;
2、而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3、强调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三人原则发言法
如果讨论组的规模较大或者总是有强势者主宰或者左右着讨论的结果。那么“三人原则发言法”,你一定要看看。
它的操作步骤非常简单,只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即一旦某人发言完毕,他就需要等至少三个人发言后,才可以再次发言。
适用场景:
1、规模较大的组;
2、打破原有的发言模式,扩大讨论的范围,让更多人参与。
3、避免小组急于下结论,这个活动让参与者多一些思考的时间,而不是过早下结论,或者因为某人的长篇大论而做出决定。
优点:
1、消除恐惧情绪,消弱强势者的震慑性;
2、简单易行;
3、延长了思考时间。
如果你觉得讨论总是被几个强势者所左右,已经没有任何新意了,可以试试“抽纸条发言法”;如果讨论太过死气沉沉,没法迸发出新奇的点子,可以试试“鸡尾酒会式讨论法”;如果你刚接手一个新团队,成员之间还不能很好地打开自己,进行讨论,可以试试“匿名反馈法”。如果……
总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能找到某种行之有效的小组讨论方法。无论是公司决策会议的主持人,社区、市政厅或教会的领导者,还是教师,都能从本书中受益。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简单易行而又便捷的方法用于会议、研讨会或课堂,以便大家参与讨论,并使讨论始终围绕主题不断深入,同时保证大家兴趣高涨,无疑这本《如何讨论》就是你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