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开始,参加日更营,挑战365天日更,每天写一篇东西。参加的初衷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抓住并留下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在不知不觉的人生中,找寻最真切的自己。坚持近一个月,初衷已实现。另有一个意外收获是,每天大家都会发出自己的文章,各行各业的人表达出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论,以往有些事情我不知道怎么做的,往往会有专业或专攻某一块的人把他们的方法整理和写出来,给了我启发或触动。常听一句话:走出去,不是为了让世界看见自己,而是为了让自己看见世界。通过写作,打开各人思想的大门,得以看见其他人,原来世界那么大,原来一些以为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受限于认知的局限。
2月"遇见"很多人,"关注"很多人,有些人的一些话,甚至一句话,能给我内心疑问的答案。这段经历,让我想起往返广州东莞工作的那段时间,所有经历当中,我觉得最有趣的不是高级机关里的什么,而是与每天拼车的车友们的聊天,因为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对同一话题有着很不一样的表达,感受和观察这些不同和规律,大大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会习惯性地思考或探讨很多问题,然后去找到答案,这是思维型的人最喜欢或习惯做的事情,一旦一个问题找到答案,就会有极大的满足感。
2月另一个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参加周三读书会。其实已有两个多月没有参加这个读书会,我的心态也从外在转而关注内在,然而,时隔这么久再参加,我仍然很快感受到,读书会赋予的能量,也许这就是读书会生命力持续的魅力。读书会上,我提出近期一个小小的想法:我家里有些玩具闲置,我一直在想怎么处理比较好,想到送给有需要的人,环顾了周边认识的人,似乎孩子也都有不少玩具,后来我想到,也许孤儿院的孩子会需要?当我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一些书友们参与了探讨,这时我才发现,我旁边的书友,是东莞志愿活动中专门负责福利院志愿活动的人,她介绍了福利院志愿活动的一些情况;有书友每月固定一次探访福利院,讲了福利院的情况;有扶贫办的书友,表示可提供韶关等地一些扶贫途径的联络方法;有书友参加了帮助流浪汉的组织,他们亲切地把流浪汉称为街友。我还记得,有一次读书会来了一名敬老院院长。原来身边已经有着很多资源,只是自己还不曾去关注,去连接。
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