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深刻感悟的是第二章,讲述的是“传播之学”,着重介绍了传播学的流派:
1、经验功能学派
创始人为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和拉斯韦尔
该学派通过多数人的生活经验来探索传播规律,并根据这些经验来确定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论文《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从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
两方面阐述了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内部结构:5W模式(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并且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内容: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关键词:实证主义传播效果经验主义微观
2、技术控制论学派
这其实和媒介环境学有莫大得关系。它包括信息论、控制论和社会媒介化。主张媒介形态本身就含有无形的信息。
关键词:技术主义传播技术文献与思辨宏观
3、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
主张传播被“结构”的观点,意义受制于其他部分。这个学派分支众多,包括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学派、政治经济学派以及欧洲大陆的结构主义学派等。
关键词:批判哲学传播与社会哲学思辨宏观
较之其他的传播学作品而言,本书的分类更加系统、全面,使读者在宏观上读传播学学派建立其整体的架构。更值得一提的是, 在本章内容中,“5W模式显然是影响了很多对传播学有兴趣的人。它包含了对生产、内容、传递和受众的有力强调,帮助我们限定了传播研究的基本问题。陈力丹老师在肯定这一点的同时,结合我国传播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刻认识到经验功能学派的“5W模式”的局限性,并在书中向读者阐明:
1.忽视了传播语境;
2.忽视了传媒的所有权和社会制度如何铸造、影响媒介,媒介的存在被视为无可阻挡;
3.传媒对社会的影响被看得大于社会对传媒的影响;
4.把传播理解为单向、线性的过程,而不是立体地认识传播。
经验功能学派在控制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内容分析、效果分析这五个研究领域中做得最多的就是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但其忽视了研究受众为什么要使用传播媒介,需欲满足,忽视了传播组织的社会文化动机,即把持先进传播科技的团体究竟使用传媒做什么,从这一层面上看,经验学派只是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而本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观,从人类社会的整体关系上考察传播,从人类历史的总体运动上握传播。可谓突破”人云亦云”的窠臼,敢于直面问题,挑战权威,并非如一-般传播学著作对外国理论一味地追捧。
要知道,传播学并非纯粹的自然科学,总是带有某种意识形态色彩。美国的传统学派如此,欧洲的批判学派也不例外。这就注定了,西方传播学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在诸多研究结论中,总有不尽科学的成分,总会有与本国国情不符合的内容,这是正常现象。
在我国,传播学是从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引进的,美国的传播学研究对传播学的创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不乏值得借鉴的精华。但是,由于对行为主义和实证主义方法的崇尚,美国的传播学在许多场合把传播仅仅看作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加以考察,导致了部分理论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敢于直言的学者,从唯物史观出发构建传播学理论体系。在介绍西方传播学时,不仅要体现它的科学内涵、众多的科学结论,还要大胆直率地指出“舶来品”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成分,立足于本国国情来消化吸收。
陈力丹老师摒弃了"述而不作、照搬照抄”道!地不可取的方法,坚持对传播学已有的成果作全面而具体的分析,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理论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