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惩诫,是个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对现在的孩子。关于惩戒,还有很多做法,比如制定班级公约,用制度来约束,靠公众来监督;比如小事不要当众惩罚,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面对屡屡犯错的孩子,如何温和而坚定地执行班规,既不伤害学生心灵,又能起到教育作用,需要我们用心考虑,创新思路。
要想让他变好,首先要让他感觉自己可以更好。当你给他的定位是“好学生”时,或者在他犯错时夸奖他,他就会认知行为失调,为了匹配自己的高认知,不得不调整自己的错误行为。比如小Y,一直是个令我头疼的学生,你讲课他画画,你写板书他发呆,下课跑,下楼滑,同学告,老师愁……我也曾训斥,为何不听课,作业赶快写,笔记全记上,可收效甚微。后来我便学着改变,用“三明治沟通法”来改变他和我。肯定过去,提高自我认知。指出问题,认知行为失调。给予期待,调整行为。
不再吝啬赞美词,会真诚地夸他的优点和长处,会说:“你在我眼里是个会认真听课的孩子……怎么会不写课堂笔记呢?你在我眼中是个会保护自己的孩子,怎么可以滑楼梯呢?”趁他惊讶之时再说:“老师相信你上课时一定可以写好课堂笔记,这是你优秀的表现。”几番尝试后,小Y上课撕纸的次数少了,举手的次数多了;发呆的时候少了,记笔记的时候多了;滑楼梯的次数少了,稳当下楼的次数多了……
近日,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也学到了一些创新的方法,比如:
1、和同学打架,给对方写一个三百字的赞美信。
2、说脏话,当天背通3条名人名言,次日到老师处默写。
3、撕小碎纸乱丢,课间捡垃圾10分钟。
4、不完成作业,补完作业,再增加一份额外作业。
5、写作业潦草,和老师一同批改字迹潦草的作业本,再对比字迹工整的作业本。
6、早读不出声,大声领读早读一次。
7、不认真做眼保健操,让学生做5个不同的鬼脸,逗笑全班。
方法很好,但一定要适度,不能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