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过年还有几天,正好最近终于闲下来了,好好整理整理了这一年的工作,也顺便整理了一些思路。这一年,从大四到研一,其实单纯的学习方面并没有什么区别,如同我一直秉承的——学校里学到的永远是别人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在浪费时间。但感谢许许多多的经历,有些东西渐渐从模糊变成清晰。
习
回顾以往,似乎对于我学习或者说求识,整体都是一个主动的机制,无论是一开始的单纯亦或是现在博弈后的结果。
以前的学生时代或许只为一“爽”字,因为做出一题或是考试顺利可以获得明确的正反馈,同学的崇拜,老师的赞赏,以及对以后高考模糊的希冀。简单、有效,可以很直接的有一个良性驱动。进入大学后反馈机制自然消除,对于专业知识明显感觉与时代的脱节让我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历史的书籍,期望在历史的循环中寻求“道”。现在想来其实历史本就是历史,希望从历史中生硬的归纳出道理本就落了下乘。所谓求知的意义或就如同小时吃饭,当时并无什么独特之感,等回过去看,才知道自己的每一块肌肉,每一寸骨骼都是这一点点营养的堆积。然而生活总是要有些短期的正反馈,因此之后的这几年基本都把心思放在了项目上,学习也基本是项目驱动,知识体系缺少了什么就去相应的补充那一块。说到底,现在并不比高考前的时间轻松很多,或许是一种未名的恐惧感——对以后工作生活状态的未知。只希望自己能在有吃的时候多吃点,再多吃点,在这片叫做未来的荒野中多抗饿一分就多一分活下来的希望。
业
向来喜欢将身旁所有可能的情形考虑一遍,再尽量走最稳妥的路线,不求最好,但求不是最差。考虑的次数多了,有些东西也就自己想明白了,跟练级似的。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于一个行业的兴衰又何用三十年。曾经的土木水利,现在风头正盛的计算机还有渐渐衰落的通信电气,苍天饶过谁。对于个人而言,面对行业的大势真是无能为力,年轻时还能紧跟行业大势,顺着风,不求飞,跑快点也是容易的,不再年轻时,如果坚守的行业走向衰落,那就真的只能做守陵人了。
换个思路,和平年代,生产力总是提高的,生产力的提高必定会带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的开拓消费市场,且非垄断行业,制造业必定会走向价格向成本逼近的道路,行业的衰退也就是必然,更进一步,所有靠卖实体物质获得利润的行业都在此列,甚至包括高附加值的微电子等产业。相反,没有实体的行业才是行业大势,成本低廉,船小好调头,高扩张性,以及一个美丽的资本故事,互联网获资本的青睐也就不是没有理由。没有实体的产业当然不止是互联网,那些黑产才是闷声发大财的典范。难道这些真的就是无本万利的事情吗?不尽然,所谓船小好调头是建立在河上还没什么船的时候,等挤满了出船还怎么掉头,还怎么高扩张性?唯二的办法就是寻找新的河,以及,重新洗牌。
说到重新洗牌,战争真是个洗牌的绝佳方法。一有战争,那些现在衰败的钢铁 冶金必定会起死回生吧。剩下的也不必多说。
活
内心深处无数次的问过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
听说过一个道理,只要站在行业的最顶端,无论行业本身如何,都可以潇洒的过活。以现在的理解来看,也对,也不对。的确如果在顶端攫取了大部分的资源,无论行业本身,物质方面确无问题,但人总是被推着走,所谓不能退只能进,那种滋味不难想象。如果活着就为了钱那可真是无趣。
追求中庸,甘于平凡。
一般这么说必定不甘这么做。所谓矛盾,无非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且歌且行吧,既然选择了一条歧途,那就趁现在多吃点。路难走,至少自己享受,倒下去就真的起不来了。
所谓生活的乐趣就是在桎梏中寻找着自由。
多吃点,多吃点。这是一条漫长长路。
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