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写出好故事》最后一章是关于改稿的问题。
认知上作者表示:一项技艺要经过长期有意识的磨练之后,大脑才会将其归入到认知无意识。简而言之就是要多写多练。
这份认知应用到写故事方面就是:没有写稿,只有反复的改写。
作者还借用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话做总结:“所有的第一稿都是狗屁‘’,直言不讳的强调改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确实,我承认写好第一稿后改稿很重要,只是现在网络小说盛行,如果在网站投过稿并签约的作者应该很能理解,每天赶稿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改,几乎都是马上写完马上发上去,晚了几分钟都会被下面的读者连环催更。
那怎么办?
凉┐(─__─)┌拌!
要捷径没有,只有一个“笨”办法:守着书桌,日复一日,不找借口,坚持下去!
写,每天都要写!
不过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欣赏故事的能力世人普遍具有,为什么优秀的作者却寥寥无几?
有研究表明,这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以某个称为“意向性”的东西为核心,归根结底也就是推测他人想法的能力。
这句话我之前也不是很懂,不过怀揣着这个疑问我最近听了一部小说,巫哲的《撒野》,忽然就有点明白了……只觉得确实如此!巫哲在这部小说里对主人公蒋丞和顾飞的心理描写真的绝了,让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做到如此精准的掌握人物想法,好像作者当时就是人物肚子里的蛔虫?!
是什么使得优秀的作者如此与众不同?
本书作者倒是回答了这个问题,丽萨•克龙说,他们,也就是这些优秀的作者,大脑能够掌握他们自己所知的内容和人物的想法,与此同时还能追踪读者的想法。
我觉得这答案和一句兵法意思很贴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然光知道这些理论没用,还得看看怎么去实际操作,作者给的建议是,写之前,给你的整个故事制作一份图表,名字就叫:
何人 何时 知道何事?
首先,画一个时间表,按时间顺序记录整个故事中在“真实世界”里实际发生的事情。
然后,在你列好的总表之下,给故事中每个人物制定一个相应的时间表,标出整个故事中他们认为真实的事情。
最后,还有一个人的观点变动需要标记:读者。每到一个场景就扪心自问:读者认为有什么事情正在发生?
这么看起来很简单是吧?我试着制作过,说实话,挺费脑子。
故事世界虽然是我们作者模拟出来的,但它就像现实世界一样,自有规则,我们不可能完全知道我们所在的世界所发生的事情,那故事里的人物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他们所认为的“事实”只是他们自己眼中脑中的“真实”,更何况他们随后又对每件事加上自己的见解,然后再基于这样的“假定”去采取行动……
这些还只是故事本身的内容,再加上读者这个纬度……这么一想,作者的大脑果然不同凡人,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