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 徒步记录 周末有感

朱莉一大早来到社区图书馆还书,居然闭馆。

此刻坐在一楼类似咖啡吧的地方,旁边一个妈妈在教孩子除法。

女孩子安静地听着,朱莉有些羡慕,心想还是女孩子能坐得住。

她想到教自己儿子的画面,一会嬉笑,一会逃跑的情景。最终她放弃了,开始回归自身,她不禁一笑。

她知道这不怪孩子,毕竟男孩子好动是天生的,她只是看到别人孩子如此的乖巧,她不禁感慨,每个人生活的体验多少和环境有关,女孩子的妈妈们对生活可能会少了很多抱怨吧!

很快朱莉意识到,自己可能注意力跑遍了,她开始关注自己,今天需要做些什么。

她将思路拉了回来,毕竟这周末的休闲时光,还是要好好利用下。

每周末都要写点东西,这成了一种习惯,今天她想随便写点什么。

她回想起昨天第一次参加徒步的经历,昨天主题是户外,今天是阅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开始动静结合,避免自己陷入虚无主义。

说到这里,不得不是提一下,朱莉之前的生活,自从前两年生活有些变故后,她一直在寻求解脱,她开始寻找各种方法,让自己变得阳光积极。

这期间,她积极尝试各类活动,比如读书会、直播等,最后保留下来的习惯就是每周末去图书馆看书。

有一段时间,因为经常图书馆看书,偶尔开始写作,可能因为经常坐着的原因(工作也是坐着),时常感觉自己有些抑郁。

后面她尝试周末加入一些运动,尝试了瑜伽和爵士,她最终发现自己喜欢跳舞,就在去年报名了两个舞蹈班,一个工作日中午,一个周末。

这样动静结合后,她的精神和身体都获得了一种自由感,她周末上午看半天书,下午运动一会,整个人得到了一种身心的释放。

后面因为孩子上学,周末要陪孩子上学,周末的舞蹈课,她就没有续费,偶尔去读书馆也没有时间。

她感觉到生活好像失去了什么,这周末正好孩子回老家,她获得了两天自由的时间,如同干渴的鱼有机会回到水里一般,她想抓住这为数不多的自由时光。

于是她提前一周在做规划,她想到了之前一直想去的徒步,又想到了羽毛球和其他社交活动,最终她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出发点,跟着团去了苏州旺山。

可能是她带了太多的期待,也可能这次徒步没有机会看风景,她觉得没有想象中的愉快。

回来的路上,她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何心情有些失落呢?

是期待太多吗?还是活动没有满足期待,是内在还是外界的原因呢?

她想可能都有吧,最让她吃惊的点在于,她好像又通过这次活动,看清楚了自己的内心,以及人性的弱点。

她不自觉地有些感慨,其实很多书里都提过的,她自己也发现的一点:

人们总是觉得最好的总在路上,当生活麻木不堪时,人们总是觉得是生活出了问题,他们开始外求,小到社交活动,大到情感转移,他们都觉得外面一定有能填补自己内心空缺的东西。

于是他们找啊找啊,有些人终身都在寻找,陷入了无穷地轮回,到生命最后一刻,可能都没有想明白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于是带着愤恨和懊悔离开了。

这不就是我们很多普通人的一生吗?朱莉想到这里,不禁一声冷颤。

啊,原来生活是这样的难以琢磨,又这样的简单,任何一件小事,不都能透露出生活的本质吗?

说到生活,她想到了人际关系,她又想到了最本质的人性。

这又不得不回到昨天徒步发生的一些事情,朱莉昨晚回来就想写点东西。

但是因为惰性,她做了家务,做了拉伸,最后一点余力,已经支撑不写作,她总觉得有些事情没有做完,但是太困,就睡了。

今天她还是按耐不住内心的很多想法,于是决定把他们写下来,她知道,只要她有想法,她一定要写下来,不然心里总觉得有些事情没有完成。

可能也是这几年养成的习惯吧!原来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她不禁一笑,原来很多道理,到一定阶段,就会明白啊!

回归刚才的话题,昨天徒步,她觉得还是有必要记录一下,毕竟遇到的人,总是能给她一些启发,两位印象深刻的人,一位叫小唐,一位叫顾心(这里用下别名)。

昨天早上7点准时发车,朱莉赶着时间到了集合点,她上车时,坐在了后面一排座位,然后就带着耳机听着樊登读书,她知道今天要走10公里,想先节省一些体力。

车子开了40分钟左右到了第二个集合点,零零散散地上了很多人,她因为太困,睡着了,只知道旁边坐了一个女生,她觉得不打招呼有些尴尬,于是问了她,现在到哪一站了。

她还是不太想开口聊天,毕竟还有一个多小时才到,一路上说话太多,怕体力不够,她又继续睡了,隔壁的女生也带着耳机睡了,就这样快到集合点时,领队开始做介绍,做了自我介绍游戏,就这样,有了话题,她很快和旁边的女生聊了起来。

这里大多是90后和00后,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位80后妈妈,自我介绍时说,因为鸡娃失败,所以想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之前状态不好时,经常睡眠,后面参加马拉松和徒步,精神状态慢慢变好。

当听到鸡娃失败时,朱莉不禁地笑了一下,可能是因为太感同身受了,又或者是她看到了未来自己的某个可能性,又或者是她庆幸自己早点觉悟。各种夹杂的情感,触动了她的某个神经,于是有了她自认为无奈的苦笑。

后来下车后,她和隔壁的女生结伴,一路上,可能因为好奇,她问了她的职业和星座,很奇怪的是,居然是很般配的一对,她自己也觉得有些玄学,她是enfp,女孩是infj,她也有些好奇,居然两个人就这样碰到了一起。

后面一路绕着山路,就这样走着,到寺庙里时,有的人开始虔诚地叩拜,朱莉可能有些放不开,就在旁边做了下仪式。

在这里,她有个发现,女生会和她一起做仪式,她有种被接纳的感觉,她感慨人和人的链接就是这样的简单。

当你做某个事情时,别人如果和你一致,你会很愉悦,如果不一样时,你会觉得被排斥,于是彼此之间的链接就断了。

她想到了人的婚姻也是,如果你做什么,都能得到支持,你是有能量的,你的自我认可会增强,如果没有得到支持,你的力量会减弱。

当然不管任何情况,自己的能量最重要,但是生活中有很多潜移默化的消耗,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

想到这里,朱莉不禁一颤,环境真的很重要,她也想到了自己,有没有给与别人支持,有没有滋养别人。

她发现女性更容易共情和理解别人,男性更多会坚持自己的立场,她发现如果和异性在一起,很难有这种深深被支持的感觉,可能是两性的差异吧!

前面提到了印象深刻的一个妈妈和旁边的女生(小唐),接下来是另外一位下山时认识的顾心。

下山时,路上也听到很多人的交流,朱莉本想安静地下山,看看风景,但是沿途陡峭,全部的精力都在脚下,无暇顾及看风景,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朱莉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路上听到的一场对话,几位和朱莉差不多大的90初,谈到另外一个男性朋友,之前交往对象的种种,还特意提到给他介绍了一位条件很好的女生,但是男生没有看上等,提到了当代青年最关心的话题:结婚,也提到了年龄不小了,想早点结婚等。

朱莉这里才发现,原来婚恋焦虑,不局限男女,另外人和人又多么的相似,她曾经也是如此,再来一次,也是这样的结局吧!

因为各类恐惧和群体焦虑,你很难逃离一些选择,朱莉想到了自己当初也是各类原因,做出了一些选择,当她再次进入这类环境时,她还是会受到影响。

人的观念多少是自己构建的呢,教育和社会价值,会不自觉地灌输到我们的脑海里。

当你无法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时,你只能被动地接纳。

想到这里,朱莉突然打开了内心的一个结,她之前一直懊悔过去的选择,觉得自己可能会过的更好,但是当她又回到那个环境时,她还是会被当下的环境影响。

过了一会,人群重新走散,下山时,她和另外一个女生,走走停停,看到了另外一个形单影只的女生,于是问她要不要一起休息。

她很高兴的加入了我们,她说自己第一次爬山,也没有任何准备,于是我们三个结伴下了山。

可能是因为孤单,又或者是渴望交流,一路上她打开了话匣子,说到自己有个10岁的女儿,在老家上学,想陪孩子,但是老家工资低。在上海上班,工资高,但是陪不了孩子,所以有时候也内耗,一到周末如果不出门,心里会很难受。

朱莉听到这里,只有深深地共情,没有更多的语言去劝说,她知道任何语言都没有办法弥补一个母亲内心的痛苦。

旁边的女生开始安慰她说,千万不要内耗,一定要走出来,多运动。也可能是说给自己听,她可能也经历过一段自我和解的过程吧!

朱莉想转移话题,毕竟生活已经有很多无奈了,出来玩,还是不要带着负面情绪了,她开始说我们去找个厕所吧,不然一会开车了,来不及了。

就这样,他们上车后,徒步旅行结束了,朱莉只想赶紧休息一下。

不知道从何时起,朱莉开始尊重别人的命运,不再劝说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家人也是,朋友也是,他们有觉悟的一天,有自己改变的一天,如果改变没有发生,可能还没有足够的痛苦吧!

她此刻从各种情感和想法中抽离出来,睡了一个小时,舒服多了,她静静地看着窗外,看着窗外的车水马路,这次旅行是一次抽离,从惯性的生活中抽离出来。

放下工作身份,妈妈身份,一切身份,就是做一回简单的自己,当你没有任何身份时,你会呈现什么样子,你会如何度过这一天呢?

朱莉想到这里,她知道虽然没有足够的视觉体验,但是她还是有了新的收获。

看众生,看自己,看见别人,也是看见了自己。

————————————

如果还有什么补充的话,想补充一下回途中,后排座位女生的谈话,一个女生说到:“结婚是普通人的选择,有钱人有些都不结婚,因为普通人承担风险太大,需要结伴承担风险”。

朱莉感慨,可能是9后接触互联网更早了吧,所以很多道理,都提前明白了,生活的进程好像开了加速一般。

父母那一辈,50岁通过人生的经历才能明白的道理,现在刷手机触手可得,朱莉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只是她隐约感觉到,她的世界,可能已经跟不上外界的世界了,但是她还是愿意守护一个安宁的世界,有自己的节奏和步伐。

在这样一个嘈杂不安的世界里,如果能构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这里你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而你才是真正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