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6

这36页《语文基础知识》读书笔记(现代汉语语法)是怎样形成的?


从2020年11月24日开始,我一直都在整理这几十年自己留存下来的私人日记。


之所以说“留存”,是因为自1984年春天我“弃医从文”以来,一直在断断续续的写着日记,虽然坚持得不好,但还是留下了十几本日记。遗憾的是,41年来颠沛流离,尤其是1991年8月我背井离乡,远赴铁门一中任教后,所有留在故乡的书籍、日记、读书笔记、早期手稿、信札等等,统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也是当初走得急,以后回乡每一次都急如星火,竟将这一茬至关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对于旁观者、局外人而言 ,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和理解,这些东西,对于一个在回乡务农六年间的劳作之余,苦苦坚守、拼命自学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到了1996年,由于结婚成家整理婚房,又把所有一切书籍、日记、读书笔记、手稿、信札等等暂时放置在门外走廊上,不想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化作纸浆,又损毁了绝大部分。


所以,留存到现在的东西,都是不幸中的万幸。现在正在整理的这本日记,其中内容,更多的是读书笔记,所用的本子是1986年10月复员回乡的哥哥带回来的战友赠送给他的精装皮笔记本。内中有36页记录的,都是《语文基础知识》中“现代汉语语法”部分的知识精华。


《语文基础知识》这本书,是当年的中师生使用的语文教材的一种。书是当时无书可读的我,跑到母校当年的初三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李同文先生那里去借书时,从他的邻居、后来的同事李老师那里借到的。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在我离开校园的近6年时间里,我国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提要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更新,它帮我补上了这一课。


我国的语法教学,先后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1956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和据此写成的中学语法教材,简称"旧语法系统";第二次是1984年颁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和据此写成的现行中学语法教材,简称"新语法体系"。


我的学生时代,初中的语文教材,还是讲现代汉语语法的,这些内容穿插在每一个单元的后边,当时讲的是字、词、词组、句子(单句、复句)、句群等五级语言单位。


到了1984年,现代汉语语法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这一巨大变化,是我拿到这本中师教材后才意识到的。最明显的变化在于:“汉字”和“词组”这两级语言单位的叫法变成了“语素”和“短语”,“句子”不再简单地讲单句和复句,增加了句子构成“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等一系列新的内容。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重要变化,在学校时语文就学得特别好的我,对这一部分新变化的内容特别上心,逐字逐句的读,逐字逐句的领会,并作了详细的读书笔记,这就是眼下正在整理的这36页相对专业的《语文基础知识》之“现代汉语语法”部分的读书笔记。


好在自己的语文基础相对较好,这部分内容,在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努力自学,倒也轻松拿下,顺利过关。


因为专业性太强,内容又较多,这36页的汉语语法读书笔记,我就不再像其他内容那样一一照录了,采用拍照留存的方式,予以保存,又写了这篇简短的文字予以解释说明。


我们常说:自助者,天助之!机遇,从来都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有意思的是,1987年冬天,我刚刚通过自学完成了这部分知识的更新,几个月后的1988年3月,我便获得了一个到母校任代课教师的机会。凭着有文学作品在省级文学期刊发表的唯一优势,我在离别母校五年半后的那个春天,又回到母校,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直到现在。


前几天,因为有人认为今年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有问题,笔者推送了两篇文章,指陈得失。“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钩钩嘴,不食磨眼谷”,我的“金刚钻”和“钩钩嘴”,就是这本《语文基础知识》里的“现代汉语语法”教给我的!


信不信、服不服,在你;说不说,对不对,在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