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后反思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

峨眉山月车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为甘肃天水。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蜀道难》等。本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明远游时会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巧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经验告诉我们,任凭江水怎样流动,月影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如此美景,同时上明秋夜行船之快,不着痕迹地表达着离情别绪。渐次展开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诗中并未出现其他思亲意象,而是通过夜之静,月之明来抒发江行思友之情,想象之奇特,意境之优美,语言之简洁明快令人赞叹!

        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我在教学中总是淡化诗意,重视情感的把握。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特别吃力,因为不理解诗意即把握情感就留下“夹生饭”,不利于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反思后我明白了备课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他们的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