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为明天而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假若过去的早晨都似地狱那么黑暗丑陋,盼明天干吗?是的,记忆中也有痛苦危险,可是希望会把过去的恐怖裹上一层糖衣,像看着一出悲剧似的,苦中有些甜美。无论怎么说吧,过去的一切都不可移动;实在,所以可靠;明天的渺茫全仗昨天的实在撑持着,新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老舍
她死了好多年了,她的眼还活着,在我的心里。这对眼睛替我看守着爱情。当我忙的忘了许多事,甚至于忘了她,这两只眼会忽然在一朵云中,或一汪水中,或一瓣花上,或一线光中,轻轻的一闪,像归雁的翅儿,只需一闪,我便感到无限的春光。我立刻就回到那梦境中,哪一件小事都凄凉,甜美,如同独自在春月下踏着落花。这双眼睛所引起的一点爱火,只是极纯的一个小火苗,像心中的一点晚霞,晚霞的结晶。它可以烧明了流水远山,照明了春花秋叶,给海浪一些金光,可是它恰好的也能在我心中,照明了我的泪珠——老舍
我们彼此躲避着,同事彼此愿马上搂抱在一处。我们轻轻地哀叹;忽然遇见了,那么凝视一下,登时欢喜起来,身上像减了分量,每一步都走得轻快有力,像要跳起来的样子——老舍
在我的梦中,我常常看见她,一个甜美的梦是最真实,是纯洁,最完美的。多少多少人生命的小困苦小折磨使我丧气,使我轻看生命。可是,那个微笑与眼神忽然的从哪儿飞来,我想起惟有“人面桃花相映红”差可拟似的一点心情与境界,我忘了困苦,我不再丧气,我恢复了青春;无疑的,我在她洁白的梦中,毕竟还是个美少年呀——老舍
等到茶尽三碗,烟罄半听,主人并未欠伸,客人兴起告辞,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这位朋友,现在已归道山,这一回无言造访,我至今不忘。想不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的那种六朝人风度,于今之世,尚得见之——梁实秋
謇谔之臣,骨梗在喉,一吐为快,其实他是根本负有诤谏之责,并不是图一时之快。鸡鸣犬吠,各有所司,若有言官而钳口结言,宁不有愧于鸡犬?至于一般的仁人君子,没有不愤世忧时的,其中大部分悯默无言,但有间或也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人,这样的人可使当世的人为之感喟,为之击节,他不能全名养寿,他只能在将来历史上享受他应得的清誉罢了。在有“不发言的自由”的时候而甘愿放弃这一项自由,这也是个人的自由。在如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一项自由——梁实秋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
天上的星光缭乱,月亮早已下山去了。微风吹动帘衣,幽幽的一响,也大可竖人毛发——郁达夫
来信中很含: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意思。这差不多是失恋人的口号,也是失恋人心中最苦痛的观念。我很反对这种论调,我反对,并不是因为我想打破你的烦恼同愁怨。一个人的情调应当任它自然地发展,旁人更不当来用话去压制它的生长,使他堕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烦闷网子里去。真真同情与朋友忧愁的人,绝不会残忍的去扑灭他朋友怀在心中的幽情。他一定是用他的情感的共鸣使他的朋友得点真同情的好处——梁遇春
“从前”是不会死的。就算形质上看不见,它的精神却还是一样的存在。“过去”也不至于烟消火灭般过去了;他总留了深刻的足迹。理想主义者看宇宙一切过程都是向一个目的去走的,换句话就是世界上物事都是发展一个基本的意义的。他们把“过去”包在“现在”中间一齐往将来的路上走,所以Emerson讲“只要我们能够得到‘现在’,把‘过去’拿去给狗子罢了。”这可算是诗人的幻觉——梁遇春
由我们生来不带乐观性的人看来,“将来”总卫免太渺茫了,“现在”不过一刹那,好像一个没有存在的东西似的,所以只有“过去”是这不断时间之流中站得住的岩石。我们只好紧紧抱着它,才免得受漂流无依的苦痛,“过去”是个美术化的东西。,因为他同我们隔远看不见了,它另外有一种飘渺不实之美。好像一块风景近看瞧不出好来,到远处一望,就成个美不胜收的好景了——梁遇春
看着青春的易逝,才觉得青春的可贵,因此也更想能够在这一去不返的瞬间里得到无穷的快乐。所以在青春时节我们特别有生气,一颗心仿佛是清早的圆花,张大了瓣吸收朝露。青春的每大部分就存在着这种努力享乐唯恐不及生命力的跳跃。若是每人前面全现一条不尽的花草缤纷的青春的路,大家都知道青春是常住的,没有误了青春的可怕,谁天天也懒洋洋起来了。青春给我们一抓住到,它的美就失丢了,同肥皂泡子相像,只好让它在空中飞翔,将青天红楼全缩印在圆球外面,可是我们的手一碰,立刻变为乌有了——梁遇春
把青春变成家常事故,它的浪漫飘渺的美丽也全不见了——梁遇春
没有得到爱的少年对爱情是赞美的,做黄金好梦的恋人是充满了欣欢,失恋人同结婚不得意的人在极端失望里爆发出一线对爱情依依不舍的爱恋,和凤凰烧死后又振翼复活再度幼年的时光一样。只有结婚后觉得满意的人是最苦痛的,他们达到日日企望的地方,却只觉得空虚渐渐的涨大,说不说所以然来,也想不出来一个比他们现状再好的境界,对人生自然生淡了,一切的力气免不了麻痹下去——梁遇春
青春之所以可爱也就在它给少年以希望,赠老年以惆怅——梁遇春
春花秋谢,谁看着免不了嗟叹。然而假设花老是这么娇红欲滴的开着,春天永久不离大地,这种雕刻似的死板板的美景更会令人悲伤——梁遇春
由美神经灵敏感人看来,残春也别有它的好处,甚至比艳春更美,为的是里面带种衰颓的色调,互相同春景对照着,十分地显出那将死春光的欣欣生意——梁遇春
夕阳所以“无限好”,全靠着“近黄昏”。让瞥眼过去的青春长留个不变的影子在心中,好像Pompeii废墟,劫后余烬,有人却觉得比完整建筑还好——梁遇春
我最先想对你们说些孩子话,因为你们都还是孩子。但是那孩子的我到哪里去了呢?仿佛昨天我还是个孩子,今天不知怎的就变了样。什么是孩子要不为一点活泼的天真,但天真就比是泥土里的嫩芽,天冷泥土硬就压住了它的生机——这年头问谁去要和暖的春风?——徐志摩
智慧是地狱里的花果,能进地狱更能出地狱的才采得着智慧,不去地狱的便没有智慧——徐志摩
画里的小孩拿着有限的几滴淡水想维持花的生命,我们一群梦人也想在现在比沙漠还要干枯比沙漠更没有生命的社会里,凭着最有限的力量,想下几颗文艺与思想的种子——徐志摩
“黯然销魂者,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着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起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目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夙莫逆于心,离别难分难舍——梁实秋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梁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