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印象极为深刻,名字叫做《江湖恩仇录》。
那时我才八岁吧。
然而直到如今,我还记得李小刚因为要娶别的女人,象春花哭成泪人的情景。
小小的我也哭得一塌糊涂,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童话里的公主和王子都有了完满的结局,而他们明明相爱,为什么却不能在一起?
这个问题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底,直到长大后才明白,电视里的剧情太狗血了。而在两个相爱的人中间,确实隔着太多太多的东西,基因、家族、性格、物质、经历、金钱甚至是地域身高相貌学历都能将他们活活拆散。
我才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上,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最不切实际的祝福。
我以为,我算是看到爱情最真实与残酷的一面了,直到我看到克尔凯郭尔的故事。
克尔凯郭尔一生都处在极度忧郁的精神痛苦中,然而,当他遇到那位叫做雷吉娜的姑娘时,便重新获得了幸福的希望。
据他自己说,在结识她之后的半年内,“我在自己心里充满着的诗情比世界上所有小说中的诗情加在一起还多”。
后来,他下定决心向她求婚,并得到同意,他感到自己无比幸福。
他写道:“生活中再没有比恋爱初期更美好的时光了,那时每一次会面、每看一眼都把某种新东西带回家去而感到快乐。”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克尔凯郭尔说,这种幸福感很快就消逝了。
在订婚后的第二天,他就在内心里感到犯了一个错误,并悔恨不已。
刚刚还在恋爱的幸福之中,第二天就痛苦?刚订婚就后悔?我实在无法理解,而他自己并没有说得很清楚。
雷吉娜是爱他且崇拜他的,她对此也有所察觉,并对他说:“你从来没有快乐过,不管我是否同你在一起,你总是这个样子”。
克尔凯郭尔最终决定解除婚约,雷吉娜却不愿与他分手,并再三恳求不要离开她。
他却克制内心的痛苦,不为所动,坚决退回了订婚戒指,并写信请求她宽恕。
他认为,如果他不是一个忏悔者,不是这样忧郁,那么同她结合就是梦寐以求的无比幸福的事了。可是这样就必须对她隐瞒许多事情,把婚姻建立在虚伪的基础上,这不可能使他心爱的人幸福。
如果,如果这样的分手能带给他更轻松的生命体验,那我倒还能理解。但结果却是,他把自己推入了致命的深渊。
据他在《日记》里的记述,在分手后他哭了整整一夜,但第二天却又装得若无其事和往常一样。他时刻想念雷吉娜,每天为她祈祷。
后来雷吉娜另嫁别人,而克尔凯郭尔始终保持独身,对她一直不能忘怀。他说:“我爱她,我从来没有爱过别人,我也永远不会再爱别人”,“对我来说,只有两个人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就是我已故的父亲和我们亲爱的小雷吉娜,在某种意义上,她对我来说也已经死了”。
直到他们解除婚约五年后,他还在《日记》中写道:“没有一天我不是从早到晚思念着她”。三年后他又说:“是的,你是我的爱,我唯一的爱,当我不得不离开你时,我爱你超过一切”。
其间他也曾试图与雷古娜恢复关系,但未能成功,终于他意识到他已永远失去了她。他说:“我失去了什么?我失去了唯一的爱。”
我不得不怀疑这个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是一位找虐体质的男人,他被困在自己的精神幻象里,终日以痛苦为食。如果没有痛苦的精神体验,他将不能存活,也无法变得深刻,无法成为他自己。
他放弃爱情,就是一次无限弃绝的重生。
后来,克尔凯郭尔倾尽全力去写作,在短短的几年内完成并出版了十几部著作,失恋后的人生也成为他创作上的高潮期。
而他也明确指出,自己写作的目的就是为雷吉娜。他抱着这样的心情拼命写作,有的著作实际上是为了向雷古娜倾诉衷肠,是给她的“暗码通信”。
他说,抛弃了雷吉娜,他不仅选择了“死亡”,而且选择了文学生涯,“是她使我成为一个诗人”,他的遗愿就是死后把他的著作献给雷吉娜以及他已故的父亲。
他还特别强调,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作家,正因为他失去了雷吉娜,如果他和她结了婚,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他自己了。他注定不能享受家庭幸福,他是一个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最不幸的人”。
所以有些悲剧,是哲学家们主动选择,用来丰富自己人生的。而在他们的世界里,爱情的对象,也是用来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当炮灰的。
他主动选择了不幸与痛苦,但我不知道这背后有没有更大的理由。
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克尔凯郭尔指定把所剩无几的遗产赠给他念念不忘的雷吉娜,但遭到了她的拒绝。
直到半个世纪以后,年迈的雷古娜才说出了真心话:“他把我作为牺牲献给了上帝”。
那一刻,我想起在他的著作《畏惧与颤栗》里反复提到的亚伯拉罕把儿子以撒献给上帝的故事,想起他从小接受的严格的基督教育,想起他一生都挥之不去的负罪感……
这一切,都与信仰有关。
他曾说,真正的信仰,本质上就是一种恐惧。那种时时刻刻都能体会到刺痛的感觉,那种置身于种种冲突力量的绝境之中难以自拔的恐惧。
他放弃爱情,就像亚伯拉罕放弃儿子以撒一样,他们都选择在这种恐惧中领会信仰带来的精神力量。
而没有什么信仰,能使我突破伦理道德与欲望的束缚,所以我是无法理解这样的爱情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