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偶遇一经常在一起陪孩子玩的宝妈。她知道我在学习家庭教育,就问我:“孩子那么小,已经叛逆的管不了了,该怎么办啊?很是焦虑。”
其实生活中也不乏有朋友说,工作原因,孩子要交给老人带,虽然感恩老人,但孩子本身却也养了很多让他们接受不了的“毛病”。
不得不说,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除了教养孩子,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这些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虽然我们也都清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没有办法,专心专意只做这件事。
所以,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父母,在没有找对方法的前提下,还是不太容易的。
那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曾仕强先生教导家长们:家庭教育只做四件事。只要把这四件事做好,我们就可以静待花开了。
01
替他做
“人类,其实是很笨的动物。 小马出生没多久,就能够站起来;大象幼崽刚出生,就能跟着母亲迁徙,;雏鸡从卵壳里钻出来就能随母鸡觅食。这些动物,在刚出生无助的环境中,都可以相对的自给自足,只有人类不可以。”
人类的孩子一出生,除了吃喝拉撒睡,其它的什么都做不了。假设父母将孩子生下来之后,对孩子就不管不问了,孩子能活下来么?
他一定活不了。
孩子一出生就会的本领,是哭。我们只要听到他的哭声,就会过来满足他的各种需求。所以说哭,是孩子生存的武器。
只要我们对孩子有爱,就会被他的哭声“控制”。会遵循他的哭声,替他做事情。
当然,我们替他做事情的时候,他可以感觉到,我们很爱他。
多和他说话,多与他互动。
比如,去换尿布的时候,对孩子说“尿湿了啊?是不是不舒服了,马上给你换哈,换完就舒服了。”换完还可以抱起来,让他感觉到温暖和安全。
在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父母可以啰嗦一些,没关系的。这些看似啰嗦的语言,暗含着父母对孩子无尽的爱意。这些都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02
教他做
孩子刚出生,只能躺着,视力范围也只在视力正前方;
长到3个月,开始会翻身,可以看到左右两侧的东西;
等到6个月,可坐立起来,视力范围继续扩大;
到8个月,可以尝试着满屋子爬行,见识到更多的物品;
10个月,可以站立,看到的高度又有所不同;
等到1岁左右,很多孩子可以学会走路,这个时候,他们可探索的范围更广泛。
伴随着我们的精心照料,孩子的不断成长,他会对外界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什么事都想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于是,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什么事都由我们来替代他做。
他开始自己拿奶瓶;自己用婴儿水杯喝水;自己吃零食;坚持自己吃饭。
......
这个时候怎么办?教呗。
如果我们总替他做,他就无法成长。所以教会他生活技能,开始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就显得比较重要。
可喜可贺的是,越小的孩子,学习能力越强。
只是这个过程,家长要明白,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天才,我们要看他能够接受了再教他,而且肯定不是教一遍就可以教会的。
这就需要家长们有更多的耐心,接受孩子们笨拙的开始。
03
陪他做
昨晚临睡前给2岁的儿子读绘本,读完后小家伙合上书转脸就将书扔到地上。这还不算完,他又下床去把书架上的书全部扒拉到地上,摊开来。
原以为他是想再选一本让我继续给他讲,结果,搞完“破坏”后他麻溜的上床钻被窝,然后看着我乐。
我说:“宝贝儿,咱们该睡觉了,你的绘本也困了,你把它们放地上,它们会冷的睡不着的,你去把它们送回到书架上,好不好?”
孩子理直气壮的回答:“我不要!”
差点就要发作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不对:他这个年龄,或许他并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只是想看我的反应。我要少和他说“不”,取而代之的是教他怎么做。
于是我说:“那咱们一起去把它们送回去,让它们也都能睡个好觉,好么?”
有了妈妈的陪伴,他很开心的回答:“好的,妈妈和我一起去。”然后,拉着我下去,欢天喜地的又把所有的书都收回到书架上。
陪着做,孩子会比较安心。
只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观察孩子,但是不要干涉孩子。
最常见的情形,在公共场所,孩子在玩积木,父母在一旁不断的指挥:你要这么摆,要那么弄。总去干预,孩子一烦,不玩了。
就像我们开车,副驾驶上坐着一个不断指挥自己的人,谁能受的了?往往一着急,就怼回去:“再指挥,你来。”
大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小孩子。
04
让他做
俗话说:每一个独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懒惰的妈。
生活中很多事情,只要确认孩子是会做的,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基于我的懒,我家10岁的大宝,整理收纳能力比我厉害,偶尔也会为全家做简单的早餐。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不会百分百的受控制,有些事情他需要自己做主张。
孩子越大,越要给他自主权,有自主,才有自尊,有了自尊,才能更好的提高他的自信水平。
最后要注意的是,家庭教育的这4件事,有一个原则:适时、适度,父母要懂得拿捏。
他不会做的,暂时替他做;
然后边替他做,边教他做,让他试一部分,不行就帮助他 。
慢慢地他懂的越多,帮他做的就越来越少。
整个过程,做的少了,孩子感受不到爱;做的多了,无法很好的培养孩子的相关生活品质。
但每个孩子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这四部分,要做多少,都需要父母针对自己子女的个性,自己在实践中把握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