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唐代李煜《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抒情诗在老师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真有点“爱你不容易,想离开更不容易”。
老师给我们上的大多是如何观察事物以及触景生情的课,什么写景状物要以近及远,以远及近。于是,一大批抒情诗人就出现了。
老师却没有教我们如何内省,即心与景物的远近。诗是心中泛生出来的景物还是只是眼睛看到的景物,基本上可以看出诗歌的分界。为什么?因为眼前的景基本相同,但通过心的过滤之后就完全不同。这就是山、似山不是山、又是山的情景不同。
很多掌握技巧的诗人,到了似山不是山,就上不去了。这个问题,常常会把我们紧紧地捆牢,施展不开手脚。为什么?因为我们是普通人啊,要讨妻荫子,需要过普通人的生活。求学讨妻三十年,生子荫子三十年,一辈子就结束了。很多诗人就是为生活所累,写了大量的多愁善感的诗文,而没有去认真地思考诗何为“诗”?诗是心之物,是情之物,而非自然景物与个人生活的描摹。自然景物与个人生活的描摹,交给记叙文完成就行。
陈水河整理于2019.2.15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