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思维是否可以练习,和她产生了意见分歧。
她的说法是这样的,思维层次有时候是不好刻意练习的,看书多不代表能打开思维,不然怎么会有书呆子一说。
她举了书呆子的例子。说实在经常听书呆子,书呆子具体是什么了?
我特意去查了什么是书呆子,百度上的定义:泛指死读书,教条主义;书生气很浓,不谙事故。一般指只读书而不会用书上的知识变通的人。
我给她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每上完一堂课,我就针对我这堂课的上课情况,进行反思。并针对课堂的优缺加以改进,坚持一年写教学反思,我相信我会成为一个棒棒的老师。反思的过程,就是有针对性的在练习思维,提升思维层次。
看书多不代表能打开思维,那是因为很多人看书的时候有眼无脑,实际吸收的很少。
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看这么多书一点帮助也没有,对事情的考虑依然那么欠缺,早知道就……”世上没有如果,也没有早知道,只有结果。
事后诸葛亮于事无补。你要做的是,经历了这件事,你要如何弥补,你要怎么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
给大家介绍一个方法,当你决定要做某事或者做某个决定的时候,实事求是的记录决策带来的影响,以及你的期望,最好还能写下你的行动计划。如此分析,我们心中有数,才有信心。
生活,工作离不开思维,在你的刻意练习下,思维会一步步得到提升的。